上一篇提到,人與大自然是分不開的,也稍微列舉了一些內外之邪對於陽氣的影響。
在接下來的經文,會有更多這一類的說明,首先摘錄一段經文如下: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
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止。
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有傷於筋,縱,其若不容。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見濕,乃生痤疹。
高粱之變,足生大疔,受如持虛。勞汗當風,寒薄為齄,郁乃痤。”
首先提到,隨著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人體的陽氣主要也會有生長收藏的轉變。
例如在春天時,如果煩勞太過,則容易造成“氣瀉於外,精絕於內”的情形。
而一但發生了這個狀況,而當事人卻還沒有警覺,等到夏天火旺之氣更勝時,
真陰將更顯不足,進而產生眼睛看不見,與耳朵聽不清楚的情形。
如果到了這個地步,整個身體的健康情況將如洪水潰堤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這邊特別提到眼睛與耳朵,主要是因為這兩個部分跟身體的真陰有很大的關係。
中醫講腎開竅於耳,肝開竅於目,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耳目。
而後天陽氣為脾胃所生,當一個人煩勞過度的時候,就容易傷了脾胃之氣。
當脾胃之氣受傷,進而會造成中氣不升的現象。
真陰之氣無法上升,而邪火之氣又容易上攻,進而導致頭部火炎陰虛的症狀。
此時的症狀除了內經經文提到的目盲耳閉之外,
應該還會看到例如目赤、鼻乾或者口舌乾燥…等等陰虛陽亢之症!
除了過度煩勞會造成身體症狀,另外大怒也是會影響身體健康的!
經文就提到,當情緒大怒的時候,會導致陽氣上衝,進而引血上行,
這就很像大家講的“腦充血”。
那發生腦充血的情況時,是不是就很容易有腦溢血之中風情形,因此就會有昏厥的症狀。
而中風的人多半會有半身不遂的情形,因此經文就提到會有傷到筋的問題。
另外也可能只有半身流汗的問題…等等。
除了不要過度勞動及小心控制情緒之外,還有其他的生活作息細節要小心。
例如滿身大汗的時候,是不建議馬上沖冷水澡的!
這跟夏天滿身大汗,馬上衝進冷氣房是一樣的道理,
都會造成濕熱鬱積在身體,進而產生一些疹子、粉刺的病症。
而喜好醇酒厚味的人也要當心,大魚大肉吃多了,會在身體產生滯熱,
而這些鬱熱就容易有癰疽的產生!
什麼是癰疽呢?其實癰疽可以指大部分的瘤,而這個瘤有可能在體表,也有可能在體內!
看到這邊可以發現,內經一直在強調精神的調適、飲食起居的調節,
還有對四時氣候與周圍環境的適應…等等的重點。
我們可以再繼續接下來的經文:“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
陷脈為漏。留連肉腠,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
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
魄汗未盡,形弱而氣爍,穴俞以閉,發為風瘧。
故風者,百病之始也,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時之序也。”
這段經文的重點再次強調,陽氣是人體的根本。
當陽氣功能正常發揮的時候,可以達到內養神、外柔筋的功效。
但整個重點還是在形神清靜與陽氣密固!
而要達到形神清靜與陽氣密固,就需要順應四時的氣序以做好對形氣陰陽的養生,
不然就會有很多的病症出現。
因為經文提到“風為百病之始”,而風侵襲人體最主要的路徑就是汗孔,
所以內經再次說明了汗孔開合失常的病症。
首先,因為風寒之邪的侵襲,所以會造成筋縮的症狀。
隨著寒邪的深入,接下來會影響到血脈,進而產生血瘀的情形,而見到瘻瘡或者臃腫的病症。
再嚴重一點,風寒之邪就會侵入全身的經絡。
因為全身的經絡跟臟腑之間是相通的,加上臟主藏神,
因此當寒邪入侵臟腑之後,也容易產生一些驚恐的症狀。
如此一來,不止肉身的筋骨之病,還有一些神志的疾病都跟風邪的入侵有關。
而這全都只是起因於小小的作息不當而已!
這邊的觀點與現代的量子跳躍,或蝴蝶效應還真有點類似!
接下來可以再探討一段經文,然後好好省思現代人的生活作息!
“故病久則傳化,上下不併,良醫弗為。
故陽畜積病死,而陽氣當隔,隔者當寫,不亟正治,粗乃敗之。
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
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
經文首先提到,當小小的作息不當進而產生身體的症狀時,就要尋求良醫的醫治。
不然等到身體的陰陽不相交通的時候,即使是神醫也沒辦法救了。
除了一年四季的作息需要小心遵守之外,一日的作息也是要符合陰陽消長才能健康。
經文提到,陽氣在白天是行於外,而夜晚是行於內的。
而白天又分成清晨時陽氣初生,日中陽氣正勝,傍晚陽氣漸衰。
因此內經建議在傍晚之後,就盡量不要再過度勞動到筋骨,
也不要到外面接近霧露之類的寒濕之氣,
不然一樣會使陽氣失去衛外的作用,身體還是容易受到外邪的侵犯!
從經文仔細想想,原來現代很多的作息是不正確的!
太過的耗散陽氣,導致即使有先進的科技,讓吃的更好也穿的更好,
但是一些經年累月造成的“慢性病”,也就因此越來越困擾大眾了!
而病機既然是日積月累造成的,那在治療上除了症狀的抑制外,是不是還需要做些改變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