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聽到中醫說“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
如果用陰陽的觀念來看,那腎就是屬陽,而脾胃為陰了。
陽氣的調養方式,在前面的上古天真論,還有四氣調神大論,
甚至生氣通天論的大部份段落都有提到,惟獨陰氣還沒有詳細提到。
因此在生氣通天論的最後一段經文,就補充說明了“陰氣偏勝”會對身體有哪些影響。
經文如下:“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
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
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
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
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本段經文一開始就說明,五味是養陰的根本,
但如果五味之間互有偏勝,也是會傷害到身體的五臟。
中醫所說的五味,就是指“酸、苦、甘、辛、鹹”。
而這五種味道,對應到人體的五臟,就是“肝、心、脾、肺、腎”。
因此中醫就會有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鹹入腎的觀念。
而酸味在中醫的藥理作用,主要是能收、能澀。
加上酸味入肝,因此在正常情況之下,酸味會入肝以收斂肝氣。
但如果過食酸味,則反而會讓肝氣過實,如此肝木旺則剋脾土,故造成脾氣絕的症狀。
大家要有一個觀念,肝臟是屬於消化系統的一部份,
因此當適量的吃ㄧ些天然含有酸味的食物時,
例如檸檬、酸梅…等等,對身體的消化系統是有益的。
但如果吃太多的話呢?就反而會傷害到脾胃的功能。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一開始吃一些含酸味的食物時,會有減肥、消脂的效果,
但是再繼續或大量吃長一點的時間後,就慢慢的沒有效果,
甚至開始有其他腸胃症狀的出現!
同樣的道理,苦味在中醫的藥理作用是能瀉、能燥、能堅。
加上苦味入心,因此食用適當的苦味,可以入心以瀉心火。
但如果吃太多苦味的食物,則苦會化燥,進而損傷脾胃的功能!
因為在脾胃的功能上,脾是喜濕惡燥,而胃是喜燥惡濕的。
因此過食苦味的飲食後,會過度的燥脾濕,並增強胃燥的症狀,
即經文所謂的脾氣不濡,胃氣乃厚!
且過度瀉心火之後,也容易有心肌無力、心室肥大…等等之類心臟疾病的風險。
另外,從這邊大家應該就可以了解,為什麼西藥多會傷胃呢?
因為西藥基本上都是苦味瀉火的藥,因此很容易影響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再來是甘味。甘味在中醫的藥理作用裡,主要是能補、能和、能緩。
加上甘味入脾,因此大部分的主食,不管是饅頭、米飯或者是玉米…等等,
只要慢慢細細咀嚼,到後來都會有甘甜的味道,進而補充到所謂的後天之本。
但這樣就表示可以肆無忌憚的吃這一類的食物嗎?當然還是不可以!
因為中醫有兩句話,一句是“甘能令人滿”;另一句是“補而不行則為滯”!
這兩句話都在提醒大家,即使性質是屬於補的甘味,也不可以過量。
不然中焦脾胃,會因為過補而導致堵塞,往上焦的心肺影響,就會有喘滿的症狀。
往下焦的肝腎影響,加上土實則剋水的病機,就會產生腎氣受傷的症狀,
例如臉色暗沉,或者是黑眼圈之類的症狀。而這也是肥胖的另一個主因!
因為中焦脾胃之氣堵塞,導致上下焦的陰陽之氣無法互相流通。
所以有的人就容易偏上半身肥胖,而有些人會變成是偏下半身水腫!
對這一類的肥胖,加強行氣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種味道是辛味。在中醫藥理的作用上,辛的作用能散、能潤、能橫行。
因為辛味有散跟橫行的作用,加上辛味入肺,
所以適量食用含有辛味的食物,可以宣散肺氣。
但是過量的時候,反而會造成肺金過實而剋肝木的情形。
肝在身體是主筋,因此當肝木受肺金所剋之後,就會有肌肉無力的症狀。
加上肝藏魂,肺藏魄,所以過食辛味會造成肝肺俱損,
使得魂魄耗傷,即經文所謂精神乃殃。
最後是鹹味。在中醫的藥理上,鹹味能下、能軟堅。
在五臟的關係上,鹹味是入腎的。
而腎主二陰,因此適量的食用含有鹹味的食物,會有幫助排便的功效。
但是如果過量食用的話,就會反傷腎氣。
在中醫觀念中,腎主骨,且鹹味能軟堅,因此過食鹹味的食物,會傷骨。
且鹹味會走血,過食鹹味則傷血。
肌肉需要陰血的濡潤,如今因過食鹹味而傷血,將會導致筋縮的症狀。
再來,腎水過實會反侮心火,因此會有腎氣凌心,
產生心氣抑鬱不暢的病症,即所謂的胸悶!
在中醫的觀念裡,心跟腎常常是互相一起討論的,
但是現在的醫學反而是分成心臟科跟腎臟科!
如果從吃的過鹹這個角度來思考時,將會明白心跟腎是不能分割的。
聽到腎臟病,大家一定會想到不可以吃太鹹。但有人想過為什麼嗎?
從西醫生理學的角度來看,鹽巴的化學式是氯化鈉,
而腎臟在處裡尿液時有一重要作用,即是“留鈉排鉀”。
這個留鈉排鉀的作用是同時進行的,
也就是說把尿液的鈉回收到血液時,會自動將血液的鉀給排除到尿液中。
但是如果今天吃的太鹹的話,那血液中的鈉就會太高,
既然納的濃度太高,這個留鈉排鉀的機轉,就會因為濃度差而減緩。
當尿液中的鈉不再回收,那血液中的鉀就無法排出,進而導致血鉀濃度過高。
血鉀太高會對腎臟產生什麼影響嗎?其實不會。
但是當血鉀太高時,主要會傷害到的哪個器官呢?答案就是“心”。
因為血鉀濃度過高,容易造成心肌不正常放電,
進而產生胸悶、心律不整…等等之類的心臟疾病。
這不就回應了黃帝內經的病症了嗎?
會特別在這邊補充這個機轉,主要是提醒大家,
大自然原本的運作早已存在,不會因為科學的證實才開始運作,
也不會因為科學無法證明而停止運作!
古人在幾千年前,就因為對於人體的觀察,而體會心腎之間是互相交通與影響的,
但科學在發現上述機轉之前,是完全否定這樣的觀念,甚至斥為無稽之談!
大家都聽過也明白一個觀念,“盡信書,不如無書”,重要的是親自去體驗,去感覺!
相對於科學,其實最好也應該如此。
不要盲目相信古書,但也不要盲目相信科學數據,重點是在每個人自身的感受!
最後經文提到,如果人可以把五味調和的適當,那全身的機體就可以得到充分的營養,
使的全身的筋骨、氣血與腠理,都可以處在健康的狀態。
因此只要能經常調理五味的人,就可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標了。
借由黃帝內經最後對於五味的記載,也是在提醒大家,不要盲目的跟隨流行,
千萬要記住“適量是藥,過量是毒”這個觀念。
而且適合你的食物與劑量,並不一定適合別人!
需要客觀的判斷,搭配各種身體症狀的評估,才能讓食物或藥物發揮最好的功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