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被西醫診斷為紅斑性狼瘡四年的患者,透過朋友的介紹,
過來與我討論中醫治療或者人體自我療癒的的可能性。
藉這個機會,讓大家多了解一些關於紅斑性狼瘡的觀念。
什麼是紅斑性狼瘡?會有什麼症狀?為什麼會得到紅斑性狼瘡呢?
我首先從西醫的資料,來討論這一種疾病。
在目前西醫的定義上,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原因不明的發炎性多系統慢性疾病”,
主要是因自體免疫異常所引起的。
就流行病學的統計,此病好發於生育年齡的女性,
而且女性與男性的比例大約在9比1到10比1。
那紅斑性狼瘡會有什麼症狀呢?
其臨床症狀是無所不有,例如:發燒、倦怠、食慾不振、關節痛或者關節炎、
面頰上的紅斑或圓盤狀紅斑狼瘡、口腔潰爛、貧血、白血球低下、不明原因掉髮、
肋膜炎、雷諾氏現象(即手指或腳趾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中會變成藍紫色)、
蛋白尿…等等,非常的多!
其實簡單講,就看自體的免疫細胞攻擊到身體的哪部分器官,在該器官就會有症狀的發生。
其中90%以上的人會有關節炎的症狀,70~80%的人會有皮膚紅斑的症狀。
既然紅斑性狼瘡的症狀這麼多變,那西醫是如何認定患者有紅斑性狼瘡的呢?
主要是根據1997年美國風濕醫學會鎖定的診斷標準。此標準包含下列十一項要件:
1.蝴蝶斑:在顴骨出現固定紅斑,因看起來像隻蝴蝶,所以稱為蝴蝶斑。
2.圓盤狀紅斑狼瘡。
3.對光敏感的皮膚紅疹:卽身體的皮疹若經過陽光的照射,會變的更加嚴重。
4.口腔或鼻咽潰爛:但此種潰爛常是不會感到疼痛的。
5.關節炎:常侵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周邊關節,特徵是壓痛、腫脹或關節積水。
6.漿膜炎:可能是肋膜炎,也可能是心包膜炎。
7.腎臟病變:如每日蛋白尿超過0.5克/天,或試紙呈現3+以上的陽性反應。
尿液檢查發現有細胞性圓柱體。
8.神經學病變:如癲癇,或精神異常。
9.血液病變:如溶血性貧血,或白血球每立方毫克少於4000,
或淋巴球每立方毫克少於1500,或每立方毫克血小板少於十萬。
10.免疫學病變:如anti-DNA陽性,或anti-Sm陽性,或抗磷脂抗體陽性。
11.抗細胞核抗體陽性。
當患者在任何時候連續或同時出現,上述十一項中的四項或者四項以上,
西醫便診斷為紅斑性狼瘡。
但是剛剛的十一項診斷標準,其實都是症狀的描述。
而為什麼患者會得到紅斑性狼瘡呢?
西醫到目前仍不清楚發病的原因,不過主要有歸類出四大因素:
1.遺傳因素:例如帶有HLA-DR2或HLA-DR3基因的人,
得到紅斑性狼瘡的機會是一般人的2~3倍。而且黃種人得病的機率是白種人的四倍。
2.環境因素:例如紫外線或者壓力還有飲食…等等。
3.女性荷爾蒙:因為本病特別好發於生育年齡的婦女,
而且在服用含有動情素之避孕藥或懷孕時,常會使本病惡化,
所以顯示紅斑性狼瘡與女性荷爾蒙有關。
因此女性患者會有不容易受孕與容易流產的情形。
4.藥物:如某些治療高血壓、心臟疾病、癲癇或者精神方面疾病的藥物,
都會導致“藥源性紅斑狼瘡”。
那目前西醫對於紅斑性狼瘡的治療方式有哪些呢?主要有四種藥物。
1.非類固醇的消炎藥(簡稱NSAID):主要治療關節炎與肋膜炎…等等較輕的發炎症狀。
副作用是會引起胃痛、暈眩或者拉肚子,並阻擾肝腎功能。
2.抗瘧藥物:奎寧在治療紅疹與關節炎上有不錯的效果。
而負作用是噁心、吐或者拉肚子。
而且長期大量服用抗瘧藥物,有少數人的眼睛會受到影響,因此也要特別注意。
3.腎上腺皮質醇:即俗稱的美國仙丹或者類固醇。
類固醇是非常強的抗發炎藥物,可在很短的時間內減輕疼痛,
並控制紅斑性狼瘡的症狀。因此對於某些症狀非常嚴重的紅斑性狼瘡患者,
醫師可能使用“脈衝性類固醇”來做治療。
方法是靜脈注射高劑量的類固醇三天,等症狀改善後,再逐漸減低劑量。
副作用是增重、圓臉、易瘀青、心情大變、神經質、
失眠、鬱悶、水腫、高血壓…等等。
另外因為類固醇即是腎上腺分泌的皮質醇,因此長期的服用會造成腎上腺功能被抑制。
所以服用類固醇的患者,絕對不能突然停藥,
不然會造成急性腎上腺功能不全,而有危險。
4.免疫抑制藥物:免疫抑制藥主要的作用,是抑制免疫系統的活性,
達到控制自體免疫疾病的效果。這類藥物常與類固醇一起合用,以減少類固醇的用量。
副作用是發燒、感染(容易引發敗血症)還有骨髓造血功能被抑制…等等。
除了藥物的控制外,西醫還會建議要多休息及避免長時間的日曬。
另外,因為紅斑性狼瘡患者會對紫外線敏感,
所以要避免使用A酸或果酸類保養品與藥品。
另外要少吃光敏感性的食物,如芹菜、香菜、九層塔…等等。
以上這些資料,主要都是目前西醫對於紅斑性狼瘡的定義與治療方式,
在這邊提供給大家參考。
完整的療癒包含三個層面:身體、情緒與意識三者中以意識層面為療癒最終之目的,因為所有的療癒皆須被療癒者主動且有意願的參與,在此我提供四種自我療癒課程的教授: 擴大療癒法一階工作坊、 臼井靈氣工作坊
、亢達里尼靈氣工作坊、雪白治療系統工作坊
、亢達里尼靈氣工作坊、雪白治療系統工作坊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療癒的決定權在患者自己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標題,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心中也一定會想著:有人會不希望得到療癒嗎?
在我還是醫學院學生的時候,我根本不會有這種想法,
因為我是在療效快速的西醫系統裡面。
當患者吃了止痛藥、消炎藥…等等這一類的藥物後,怎麼可能會沒有效果的呢?
當然都是“藥到病除”的啊!
就像開刀一樣,當醫師要把患者的腎拿掉一個,那開完刀後當然就只剩另一個腎啊!
但是慢慢的,等我到醫院實習之後,我才發現,
原來真的有很多患者是沒辦法藥到病除的。
因為有些人會害怕藥物的副作用而自行停藥,而有些患者是對這類藥物產生適應性了!
會自行停藥的,當然就符合我標題所說的,決定權是在患者身上。
畢竟患者已經選擇相信西醫,並且到西醫就診了,那為什麼又不相信西醫的治療呢?
如果不相信西醫的診斷與治療,那當初又為什麼要選擇看西醫呢?
而另一些對藥物產生適應性的患者,這邊的問題我就認為是西醫必須去面對與承擔的。
因為患者已經完全接受醫囑做治療了,那醫師就必須避免這一類的副作用產生!
不能在患者產生這類情況後,雙手一攤的說:這是沒辦法避免的!
畢竟西醫的治療是“完全的強力介入”!
就拿一般人生活的例子來說好了。
如果今天你的電腦硬碟壞了,你拿給電腦維修公司整修後,
維修公司的人不能還給你一台,硬碟跟主機板或者CPU壞了的電腦,
然後說:不好意思,這是沒辦法避免的!
在治療身體的症狀上,目前西醫採取的方式是“否定人體有自癒能力”,
必須用藥物、手術…等等外來方式,主導身體的療癒。
但有另一派的理論認為“人體有自己的修復能力”,
這一派的代表有中醫,及大部分的能量療法。
但是這兩者的介入方式還是有點不太一樣!
中醫是人為主動的去強化身體的自癒能力,
而大部分的能量療法,是被動的去啟發身體的療癒能力。
我先談能量療法。大部分的能量療法,治療師都只是一個傳導者。
也就是說,這一類的能量療法相信大自然或者患者本身是有療癒能力的,
而治療師只負責做連結的工作。
例如我目前在學習的臼井靈氣,療癒的能量是存在於大自然之中,
而我只是負責將這療癒的能量接引到患者的身上,
讓這大自然的療癒能量自行去療癒患者的問題,我不做任何主觀的診斷與治療!
而因為我不做任何主觀的診斷與治療,因此我沒辦法主導療癒的呈現方式。
也就是說“療癒不一定會依照我或患者的期望出現”!
那療癒會用什麼方式呈現呢?
其實這一類的療癒,主要療癒的是“完整的人”,而不僅僅是症狀而已!
所以對於因為情緒壓力造成的心臟病,這類的能量療法當然就是直接去療癒患者的情緒。
而因為情緒產生的高血壓或者心臟病的症狀呢?
在治療的初期可能沒有任何改善,甚至會有加重的情形,
但這邊的加重很有可能是所謂的好轉反應或稱暝眩反應!
不過對於扭傷這一類的問題,就會有不錯的效果。
因為我相信這一類的療癒就是直接從根源改善!
例如某些心臟病的病因是情緒,所以就從情緒改善,那效果就會比較慢呈現;
但是扭傷的病因呢?就真的單存是扭傷啊!因此效果就會比較快速的呈現。
而中醫呢?中醫有點是界於西醫與能量療法之間。
簡單說,西醫是完全介入,能量療法是完全不介入,而中醫是部分介入!
那中醫是如何部分介入呢?
中醫會人為的去診斷疾病的病因,然後在根源與症狀間一起做調整。
就舉剛剛提到的情緒性高血壓為例。
西醫面對到高血壓的問題,通常就是使用降血壓的藥物,
醫師基本上是不會找到情緒這個病因,也不會去治療情緒這一個病因。
而能量療法就如同我上一段所說,讓大自然的療癒能量自行做診斷與治療。
因此治療師本身是不會知道情緒這一個病因,
但是療癒會自行去治療情緒這一個病因。
那中醫呢?中醫會去找出這類高血壓的病因是因情緒所引起的,
然後在經絡或藥物的治療上,以調理情緒為主,降低血壓為輔的方式,
來啟動人體的自我療癒系統。
所以就邏輯上來說,中醫的療效應該是三者裡面最好的!
但這會牽涉到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能力,如果這兩者中有任何一種的能力不夠,
都會讓治療變成類似錯用藥物的西醫,反而讓疾病變的更加棘手!
而不管是中醫或者西醫,甚至是能量療法,最怕遇到的是“不想好的患者”!
為什麼會有不想好的患者呢?
因為這些患者能從疾病中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例如有些年長的患者,他們希望藉由生病而得到親人的關注。
對於這一類的患者,真的必需找出這個“病因”,不然再多的治療都是無效的。
而且治療這類的患者時,也必須一並將他周圍的親人考量在內。
也就是說,假如這位年長的患者是希望得到他獨子的關心,
那治療上就必須包含到這位獨子。
因為“一個巴掌拍不響!”
隨著臨床經驗的累積,我越可以體會到“療癒的發生絕對不只是醫師的功勞”!
醫師或治療師只是整個療癒的一部份,患者本身還有他的親人,
以及自然界的運作法則…等等,所有事情的總和,決定了整體療癒的結果!
因此希望患者在就診時,千萬別忘記了屬於自己那一部份的決定權!
心中也一定會想著:有人會不希望得到療癒嗎?
在我還是醫學院學生的時候,我根本不會有這種想法,
因為我是在療效快速的西醫系統裡面。
當患者吃了止痛藥、消炎藥…等等這一類的藥物後,怎麼可能會沒有效果的呢?
當然都是“藥到病除”的啊!
就像開刀一樣,當醫師要把患者的腎拿掉一個,那開完刀後當然就只剩另一個腎啊!
但是慢慢的,等我到醫院實習之後,我才發現,
原來真的有很多患者是沒辦法藥到病除的。
因為有些人會害怕藥物的副作用而自行停藥,而有些患者是對這類藥物產生適應性了!
會自行停藥的,當然就符合我標題所說的,決定權是在患者身上。
畢竟患者已經選擇相信西醫,並且到西醫就診了,那為什麼又不相信西醫的治療呢?
如果不相信西醫的診斷與治療,那當初又為什麼要選擇看西醫呢?
而另一些對藥物產生適應性的患者,這邊的問題我就認為是西醫必須去面對與承擔的。
因為患者已經完全接受醫囑做治療了,那醫師就必須避免這一類的副作用產生!
不能在患者產生這類情況後,雙手一攤的說:這是沒辦法避免的!
畢竟西醫的治療是“完全的強力介入”!
就拿一般人生活的例子來說好了。
如果今天你的電腦硬碟壞了,你拿給電腦維修公司整修後,
維修公司的人不能還給你一台,硬碟跟主機板或者CPU壞了的電腦,
然後說:不好意思,這是沒辦法避免的!
在治療身體的症狀上,目前西醫採取的方式是“否定人體有自癒能力”,
必須用藥物、手術…等等外來方式,主導身體的療癒。
但有另一派的理論認為“人體有自己的修復能力”,
這一派的代表有中醫,及大部分的能量療法。
但是這兩者的介入方式還是有點不太一樣!
中醫是人為主動的去強化身體的自癒能力,
而大部分的能量療法,是被動的去啟發身體的療癒能力。
我先談能量療法。大部分的能量療法,治療師都只是一個傳導者。
也就是說,這一類的能量療法相信大自然或者患者本身是有療癒能力的,
而治療師只負責做連結的工作。
例如我目前在學習的臼井靈氣,療癒的能量是存在於大自然之中,
而我只是負責將這療癒的能量接引到患者的身上,
讓這大自然的療癒能量自行去療癒患者的問題,我不做任何主觀的診斷與治療!
而因為我不做任何主觀的診斷與治療,因此我沒辦法主導療癒的呈現方式。
也就是說“療癒不一定會依照我或患者的期望出現”!
那療癒會用什麼方式呈現呢?
其實這一類的療癒,主要療癒的是“完整的人”,而不僅僅是症狀而已!
所以對於因為情緒壓力造成的心臟病,這類的能量療法當然就是直接去療癒患者的情緒。
而因為情緒產生的高血壓或者心臟病的症狀呢?
在治療的初期可能沒有任何改善,甚至會有加重的情形,
但這邊的加重很有可能是所謂的好轉反應或稱暝眩反應!
不過對於扭傷這一類的問題,就會有不錯的效果。
因為我相信這一類的療癒就是直接從根源改善!
例如某些心臟病的病因是情緒,所以就從情緒改善,那效果就會比較慢呈現;
但是扭傷的病因呢?就真的單存是扭傷啊!因此效果就會比較快速的呈現。
而中醫呢?中醫有點是界於西醫與能量療法之間。
簡單說,西醫是完全介入,能量療法是完全不介入,而中醫是部分介入!
那中醫是如何部分介入呢?
中醫會人為的去診斷疾病的病因,然後在根源與症狀間一起做調整。
就舉剛剛提到的情緒性高血壓為例。
西醫面對到高血壓的問題,通常就是使用降血壓的藥物,
醫師基本上是不會找到情緒這個病因,也不會去治療情緒這一個病因。
而能量療法就如同我上一段所說,讓大自然的療癒能量自行做診斷與治療。
因此治療師本身是不會知道情緒這一個病因,
但是療癒會自行去治療情緒這一個病因。
那中醫呢?中醫會去找出這類高血壓的病因是因情緒所引起的,
然後在經絡或藥物的治療上,以調理情緒為主,降低血壓為輔的方式,
來啟動人體的自我療癒系統。
所以就邏輯上來說,中醫的療效應該是三者裡面最好的!
但這會牽涉到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能力,如果這兩者中有任何一種的能力不夠,
都會讓治療變成類似錯用藥物的西醫,反而讓疾病變的更加棘手!
而不管是中醫或者西醫,甚至是能量療法,最怕遇到的是“不想好的患者”!
為什麼會有不想好的患者呢?
因為這些患者能從疾病中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例如有些年長的患者,他們希望藉由生病而得到親人的關注。
對於這一類的患者,真的必需找出這個“病因”,不然再多的治療都是無效的。
而且治療這類的患者時,也必須一並將他周圍的親人考量在內。
也就是說,假如這位年長的患者是希望得到他獨子的關心,
那治療上就必須包含到這位獨子。
因為“一個巴掌拍不響!”
隨著臨床經驗的累積,我越可以體會到“療癒的發生絕對不只是醫師的功勞”!
醫師或治療師只是整個療癒的一部份,患者本身還有他的親人,
以及自然界的運作法則…等等,所有事情的總和,決定了整體療癒的結果!
因此希望患者在就診時,千萬別忘記了屬於自己那一部份的決定權!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簡述中醫觀念之陰陽2
在中醫觀念裡,還有幾個名詞在說明陰陽之間的轉化。例如陰陽消長。
消長是說明陰陽雙方對立的一面。
它們任何一方都對另一方起著制約的作用,以維持事物的相對平衡。
若一方的太過,就會引起另一方的不足;一方的不足,也會導致另一方的太過,
產生了此盛彼衰,此消彼長的動態變化。
這種關係較多于說明病理變化,如“陰虛陽亢”,“陰盛陽衰”…等等。
在黃帝內經中,對養生有一個基本要求,那就是“陰平陽秘”!
何謂陰平陽秘?
陰平陽秘就是指陰氣平順,陽氣固守,
兩者互相調節而維持其相對平衡,是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基本條件。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就是這個意思!
另有三個陰陽不平衡的名詞,首先看陰陽乖戾。
乖戾即不和或失調。
陰陽不和或失調,就會彼此偏衰偏亢、氣血逆亂、臟腑功能失常…等等。
這是病理變化的基本原理。再來看陰不抱陽。
陰不抱陽是指由于陰的病變,不能維繫陽氣的正常固守,
出現病理上的“陰虛陽亢”或“陰盛格陽”的病理現象。
在《素問、生氣通天論》裡還有一個名詞,即“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
這裡的陽強是指陽亢。
整句話的意思是說,當陽氣過亢時,既不能衛外而固密,
而在內的陰氣又會受損耗或蒸迫而外泄,以致真陰虧損。
簡單的說,即是陰陽平衡時,身體就會是健康的,
但只要有一方偏強盛,就會有很多的疾病產生!
既然陰陽平衡是身體健康的首要條件,
那就必須了解有哪些陰陽不平衡的症狀,及在中醫裡面的用詞。
首先看陰勝則陽病。這邊的陰是指陰寒,而陽是指陽氣。
外感寒邪會使衛外的陽氣活動受約束,
陰寒內盛也會導致臟腑的陽氣虛弱,這些都是陰寒勝而影響陽氣的病證。
而陽勝則陰病呢?這邊的陽是指陽熱,而陰則指陰液。
當陽熱過盛或虛火妄動時,都會使陰液耗損,這些都屬陽氣勝而陰不足的病證。
再來看“陰損及陽”這個用詞。
是指由於陰精虧損而累及陽氣化生不足,與“陰虛陽亢”的病理相似。
如原有咳嗽、盜汗、遺精、咯血等陰虧證候,病變發展日久,
若再出現氣喘、自汗、大便溏泄等陽虛證候,這就叫陰損及陽。
反過來的情形稱為“陽損及陰”。
指由于陽氣虛弱而累及陰精化生不足,與“陽虛陰盛”的病理相似。
如原有水腫、腰酸、膝冷等腎陽虛的證侯,病變發展日久,
若再出現煩燥、咽乾喉痛、齒齦出血、小便短赤等腎陰虛的證候,這就叫陽損及陰。
另外還有兩個名詞也很常聽到,如“重陽”。
是指兩種屬陽的性質同時出現在一個事物上。
如:一晝夜的日中(正午),白晝為陽,日中為陽中之陽,故稱重陽。
而在病症上,如身熱,脈洪大者,症脈都是陽盛,亦可稱為重陽,以說明陽熱之盛。
另外,把自然氣候與人的病變聯繫起來,
如夏季屬陽,暑為陽邪,故夏月感暑,也可稱為重陽。
有重陽當然就有重陰。重陰是指兩種屬于陰的性質同時出現在一個事物上。
如:一晝夜的夜半,夜為陰,夜半為陰中之陰,故稱重陰。
在病症上,身冷,脈微欲絕者,症脈都是陰盛,故也稱為重陰,以說明陰寒之盛。
而把自然氣候和人的病變聯繫起來,如冬季屬陰,寒為寒邪,
冬季感受寒邪,也可以稱為重陰。
這邊補充一個名詞“至陰”。至有到的意思。所以至陰,即到達陰的意思。
如太陰為三陰之始,故太陰又可稱為至陰。
而太陰屬脾,因此至陰常作脾的代詞。
《素問、金匱真言論》曰:「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另外,至也可作最或極來解釋。如此一來,至陰即屬陰之最甚者。
《素問、水熱穴論》:「腎者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
至陰的第三個意思,是穴名,屬足太陽膀胱經的井穴。
位在足小趾的趾甲根外側角外一分許。
在陰陽的關係上,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在經過臨床實際體會後,
提出一個觀念,即“陽常有餘,陰常不足”。
他所指的陰是精血,而陽是指氣火,即由于精血虧損所產生的虛火。
朱丹溪認為,精血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會不斷消耗,且易損難復,故陰常不足。
如不注意保養精血,嗜酒縱欲,傷戕過度,則陽氣易亢,虛火妄動,導致陽常有餘。
當身體進入陰虛陽亢的狀態時,則百病叢生。
故主張保重精血,以維持身體陰陽的相對平衡,
這也是他在臨床上偏重滋陰法的理論根據。
既然陰陽的關係可以互相轉化,那只要陰陽雙方不是處在平衡的狀態,就會有症狀的產生。
這時有一個名詞,稱為“陰陽勝復”!
這裡的勝即勝利或亢盛,而復即報復或反覆。
在陰陽的變化中,陰盛陽衰或陽亢陰虛,是陰陽發展不平衡的一方面,
而陰勝陽復,陽勝陰復則是這種不平衡的反作用的另一方面。
它們都影響著變化過程的轉歸。
前人用這個道理解釋一些氣候變化和臨床病理。
如在氣候方面,當某年的濕氣太勝,雨水過多,
則來年可能有燥氣的復氣,以至於出現乾旱的氣候。
因為人是生存在大自然之中,所以氣候的勝復,也會影響到人們發病的情況,
尤其與季節性流行病有關的疾病。
另外在病理方面,邪正相爭的過程也會出現勝復的現象,
如《傷寒論》厥陰病篇所說的陰陽勝復。
這裡的陰是指寒邪,而陽則指正氣,陰陽勝復是表示邪正相爭的情況。
如:厥陰病下痢,四肢厥冷屬虛塞證,
當正氣來復時則見身熱,而下痢、肢厥俱除。
但是當寒邪勝時,則體溫下降、肢厥和下痢又會再度出現。
這種情況的交替出現,也可稱為陰陽勝復。
看過重陰與重陽的觀念,也有陰陽勝復的觀念後,
這邊就要提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重陰必陽”與“重陽必陰”!
重陰必陽是指疾病的性質原屬陰氣偏勝,
但當陰氣亢盛到一定限度後,會出現陽的現象或向著陽的方向轉化。
如:病理變化中的“寒極生熱”就是陰寒盛的病,在一定條件下出現熱性症狀。
或者是冬季感寒邪為重陰,病本屬感冒風寒,但寒邪化熱入裏後會轉化為熱病。
而重陽必陰是指疾病的性質原屬陽氣偏勝,
但當陽氣亢盛到一定限度時,會出現陰的現象或向著陰的方向轉化。
如:病理變化中的“熱極生寒”就是陽熱盛的病,在一定條件下出現寒性症狀。
或者夏日中暑為重陽,但由于暑熱不但傷津液,還會使陽氣耗散,正氣不足而出現虛脫。
這兩者在病理上的轉變,都是有條件的,所以不能理解為必然如此。
但是也告訴大家一個觀念,治療陰病不一定只能用陽藥,
重要的是觀察患者的身體變化,不然原本的救命藥,到最後就會變成致命藥了!
當陰與陽兩者不能互相轉化之後,
最嚴重的情形就是陰與陽的分離,中醫稱為“陰陽離決”!
陰陽離決即陰陽的關係分離決裂。
指由于陰陽失調,此消彼長發展到一方消滅另一方、
或一方損耗過度而導致另一方失去依存,
無法再繼續保持陰陽兩者能量的相互關係,用以表示死亡的病理。
如“亡陰”“亡陽”等進一步發展,就可能導致陰陽離決的嚴重惡果,
故《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簡單說,陰陽離決就是中醫的必死之症!
最後有個名詞出現在《傷寒論》,即“陰陽自和”!
這是指在病理上的陰陽失調趨向相對平衡的建立,表示疾病的好轉或痊癒。
如:恢復期的熱退而脈和緩,口津充足,食慾漸佳,二便通調…等等。
這還是在提醒大家,陰陽平衡才是健康的唯一途徑!
不過在看了這麼多有關中醫的陰陽解釋後,
相信大家都發現一個情形,那就是中醫的陰陽不是絕對的,
而且每一個醫家的陰陽也都不是絕對的,
因此在看中醫的文獻時,千萬不要斷章取義,不然就會認為中醫是不合邏輯的!
消長是說明陰陽雙方對立的一面。
它們任何一方都對另一方起著制約的作用,以維持事物的相對平衡。
若一方的太過,就會引起另一方的不足;一方的不足,也會導致另一方的太過,
產生了此盛彼衰,此消彼長的動態變化。
這種關係較多于說明病理變化,如“陰虛陽亢”,“陰盛陽衰”…等等。
在黃帝內經中,對養生有一個基本要求,那就是“陰平陽秘”!
何謂陰平陽秘?
陰平陽秘就是指陰氣平順,陽氣固守,
兩者互相調節而維持其相對平衡,是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基本條件。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就是這個意思!
另有三個陰陽不平衡的名詞,首先看陰陽乖戾。
乖戾即不和或失調。
陰陽不和或失調,就會彼此偏衰偏亢、氣血逆亂、臟腑功能失常…等等。
這是病理變化的基本原理。再來看陰不抱陽。
陰不抱陽是指由于陰的病變,不能維繫陽氣的正常固守,
出現病理上的“陰虛陽亢”或“陰盛格陽”的病理現象。
在《素問、生氣通天論》裡還有一個名詞,即“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
這裡的陽強是指陽亢。
整句話的意思是說,當陽氣過亢時,既不能衛外而固密,
而在內的陰氣又會受損耗或蒸迫而外泄,以致真陰虧損。
簡單的說,即是陰陽平衡時,身體就會是健康的,
但只要有一方偏強盛,就會有很多的疾病產生!
既然陰陽平衡是身體健康的首要條件,
那就必須了解有哪些陰陽不平衡的症狀,及在中醫裡面的用詞。
首先看陰勝則陽病。這邊的陰是指陰寒,而陽是指陽氣。
外感寒邪會使衛外的陽氣活動受約束,
陰寒內盛也會導致臟腑的陽氣虛弱,這些都是陰寒勝而影響陽氣的病證。
而陽勝則陰病呢?這邊的陽是指陽熱,而陰則指陰液。
當陽熱過盛或虛火妄動時,都會使陰液耗損,這些都屬陽氣勝而陰不足的病證。
再來看“陰損及陽”這個用詞。
是指由於陰精虧損而累及陽氣化生不足,與“陰虛陽亢”的病理相似。
如原有咳嗽、盜汗、遺精、咯血等陰虧證候,病變發展日久,
若再出現氣喘、自汗、大便溏泄等陽虛證候,這就叫陰損及陽。
反過來的情形稱為“陽損及陰”。
指由于陽氣虛弱而累及陰精化生不足,與“陽虛陰盛”的病理相似。
如原有水腫、腰酸、膝冷等腎陽虛的證侯,病變發展日久,
若再出現煩燥、咽乾喉痛、齒齦出血、小便短赤等腎陰虛的證候,這就叫陽損及陰。
另外還有兩個名詞也很常聽到,如“重陽”。
是指兩種屬陽的性質同時出現在一個事物上。
如:一晝夜的日中(正午),白晝為陽,日中為陽中之陽,故稱重陽。
而在病症上,如身熱,脈洪大者,症脈都是陽盛,亦可稱為重陽,以說明陽熱之盛。
另外,把自然氣候與人的病變聯繫起來,
如夏季屬陽,暑為陽邪,故夏月感暑,也可稱為重陽。
有重陽當然就有重陰。重陰是指兩種屬于陰的性質同時出現在一個事物上。
如:一晝夜的夜半,夜為陰,夜半為陰中之陰,故稱重陰。
在病症上,身冷,脈微欲絕者,症脈都是陰盛,故也稱為重陰,以說明陰寒之盛。
而把自然氣候和人的病變聯繫起來,如冬季屬陰,寒為寒邪,
冬季感受寒邪,也可以稱為重陰。
這邊補充一個名詞“至陰”。至有到的意思。所以至陰,即到達陰的意思。
如太陰為三陰之始,故太陰又可稱為至陰。
而太陰屬脾,因此至陰常作脾的代詞。
《素問、金匱真言論》曰:「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另外,至也可作最或極來解釋。如此一來,至陰即屬陰之最甚者。
《素問、水熱穴論》:「腎者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
至陰的第三個意思,是穴名,屬足太陽膀胱經的井穴。
位在足小趾的趾甲根外側角外一分許。
在陰陽的關係上,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在經過臨床實際體會後,
提出一個觀念,即“陽常有餘,陰常不足”。
他所指的陰是精血,而陽是指氣火,即由于精血虧損所產生的虛火。
朱丹溪認為,精血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會不斷消耗,且易損難復,故陰常不足。
如不注意保養精血,嗜酒縱欲,傷戕過度,則陽氣易亢,虛火妄動,導致陽常有餘。
當身體進入陰虛陽亢的狀態時,則百病叢生。
故主張保重精血,以維持身體陰陽的相對平衡,
這也是他在臨床上偏重滋陰法的理論根據。
既然陰陽的關係可以互相轉化,那只要陰陽雙方不是處在平衡的狀態,就會有症狀的產生。
這時有一個名詞,稱為“陰陽勝復”!
這裡的勝即勝利或亢盛,而復即報復或反覆。
在陰陽的變化中,陰盛陽衰或陽亢陰虛,是陰陽發展不平衡的一方面,
而陰勝陽復,陽勝陰復則是這種不平衡的反作用的另一方面。
它們都影響著變化過程的轉歸。
前人用這個道理解釋一些氣候變化和臨床病理。
如在氣候方面,當某年的濕氣太勝,雨水過多,
則來年可能有燥氣的復氣,以至於出現乾旱的氣候。
因為人是生存在大自然之中,所以氣候的勝復,也會影響到人們發病的情況,
尤其與季節性流行病有關的疾病。
另外在病理方面,邪正相爭的過程也會出現勝復的現象,
如《傷寒論》厥陰病篇所說的陰陽勝復。
這裡的陰是指寒邪,而陽則指正氣,陰陽勝復是表示邪正相爭的情況。
如:厥陰病下痢,四肢厥冷屬虛塞證,
當正氣來復時則見身熱,而下痢、肢厥俱除。
但是當寒邪勝時,則體溫下降、肢厥和下痢又會再度出現。
這種情況的交替出現,也可稱為陰陽勝復。
看過重陰與重陽的觀念,也有陰陽勝復的觀念後,
這邊就要提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重陰必陽”與“重陽必陰”!
重陰必陽是指疾病的性質原屬陰氣偏勝,
但當陰氣亢盛到一定限度後,會出現陽的現象或向著陽的方向轉化。
如:病理變化中的“寒極生熱”就是陰寒盛的病,在一定條件下出現熱性症狀。
或者是冬季感寒邪為重陰,病本屬感冒風寒,但寒邪化熱入裏後會轉化為熱病。
而重陽必陰是指疾病的性質原屬陽氣偏勝,
但當陽氣亢盛到一定限度時,會出現陰的現象或向著陰的方向轉化。
如:病理變化中的“熱極生寒”就是陽熱盛的病,在一定條件下出現寒性症狀。
或者夏日中暑為重陽,但由于暑熱不但傷津液,還會使陽氣耗散,正氣不足而出現虛脫。
這兩者在病理上的轉變,都是有條件的,所以不能理解為必然如此。
但是也告訴大家一個觀念,治療陰病不一定只能用陽藥,
重要的是觀察患者的身體變化,不然原本的救命藥,到最後就會變成致命藥了!
當陰與陽兩者不能互相轉化之後,
最嚴重的情形就是陰與陽的分離,中醫稱為“陰陽離決”!
陰陽離決即陰陽的關係分離決裂。
指由于陰陽失調,此消彼長發展到一方消滅另一方、
或一方損耗過度而導致另一方失去依存,
無法再繼續保持陰陽兩者能量的相互關係,用以表示死亡的病理。
如“亡陰”“亡陽”等進一步發展,就可能導致陰陽離決的嚴重惡果,
故《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簡單說,陰陽離決就是中醫的必死之症!
最後有個名詞出現在《傷寒論》,即“陰陽自和”!
這是指在病理上的陰陽失調趨向相對平衡的建立,表示疾病的好轉或痊癒。
如:恢復期的熱退而脈和緩,口津充足,食慾漸佳,二便通調…等等。
這還是在提醒大家,陰陽平衡才是健康的唯一途徑!
不過在看了這麼多有關中醫的陰陽解釋後,
相信大家都發現一個情形,那就是中醫的陰陽不是絕對的,
而且每一個醫家的陰陽也都不是絕對的,
因此在看中醫的文獻時,千萬不要斷章取義,不然就會認為中醫是不合邏輯的!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病痛的目的是提醒你吃藥而已嗎?
就我多年的臨床經驗,其實絕大部分的人都認同能量醫學的觀念,
但其中仍有絕大部分的人,在生病時卻還是寧願選擇對抗醫學!為什麼?
這是一個困擾我許久的問題。
後來我慢慢找到一個答案,那就是大家都是在“生病”時,才想求助醫學!
而既然是已經生病了才想找解藥,那這時對他而言的“解藥”,
一定就是必須能盡快“解除病痛”的醫學!
只是再仔細思考,身體產生“病痛”的目的是什麼?
是“提醒你吃藥”而已嗎?
通常中醫認為,病痛只是結果,除非這個結果會立即影響生命,
否則在治療身體的症狀上,一般會很注意兩個問題。一是病因,二是病機!
就中醫的觀念,相同的病因有可能產生不同的症狀,
而不同的病因卻有可能產生相同的症狀!
為什麼?因為還有“病機”這個因素!
而既然不同的病因,有可能產生相同的症狀,那單純從抑制症狀來治療疾病,
是不是有可能產生類似掩耳盜鈴的情形呢?
除了盡快解除病痛的要求外,有時能量治療的“好轉反應”會讓很多人感到疑慮!
因為疾病的症狀,往往是最後顯現出來的問題,
但在產生這個問題之前,到底病因是什麼?
中間轉化的機制是什麼?患診本身可能都已經忘記了。
但我常說,疾病不是不可逆的,大部分的疾病都是可逆的!
原本健康的身體,會因為某些原因導致不舒服,
這時就會有一些疼痛或者不舒服的症狀出現。
但大家應該都聽過一句話,“久入鮑魚之室而不聞其臭”!
沒錯,身體是會有適應性的!
從原本不痛的健康身體,到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造成不舒服,
然後會再慢慢的適應疼痛而變得不會痛,或者說不太痛。
但這時的不會痛並不是病好了,而是身體麻痺了而已。
這跟止痛藥之類的症狀抑制劑很像,
只是止痛藥是外來的化學物質,作用是阻斷神經的傳導;
而久病不治的不痛,是身體大腦自己分泌腦內啡,
或者說神經傳導閾值的互相影響而來的。
但這些都不代表疾病好了,只是身體跟疼痛妥協了!
那能量治療的機轉呢?主要是找出問題,並且解決問題!
如果是頭痛,那就要去評估哪些原因造成的。
是因為感冒?還是睡眠品質不良?還是肩頸僵硬?…等等。
而如果是感冒,那是因為吹到冷風?或是因為中暑?
如果是睡眠品質不良,那是因為工作壓力太大?還是睡眠的時間不對?
如果是肩頸僵硬,那是因為單純工作姿勢的問題?還是尾骨受傷往上的影響?
光只是這樣簡單的去思考,就可以發現,常見的頭痛可以分成這麼多的原因。
有經驗的醫師,可以知道確切的問題出在哪邊,然後對症治療。
但如果是沒有經驗的醫師,他可能就單純使用止痛藥來掩飾問題了!
而能量治療之所以會產生好轉反應,
往往也是因為對原因的治療,使的其他隱藏的問題漸漸浮現!
舉因為肩頸痠痛導致的頭痛為例子,病患在初次就診時會單純主述頭痛。
但細心的醫師在經過詳細的診斷後,可能會發現患者有肩頸僵硬的情形,
進而判斷是這個原因導致頭部缺氧而造成頭痛。
但是隨著肩頸放鬆的治療之後,患者可能會發現,
頭痛是有改善了,但腰部卻開始覺得不舒服了。
這時如果再仔細詢問患者,患者可能才會想到之前曾經有尾骨著地的受傷經驗。
這時治療就需放在腰部的疼痛,甚至是尾骨的治療。
如此一來,才能完整的解決這位患者的頭痛問題,
不然患者可能常會面臨頭痛症狀忽好忽壞的情況!
這是因為尾骨的受傷,都會沿著脊椎往大腦傳遞撞擊的力量。
而在胸腰椎的交接處,以及頸胸椎的交接處,因為身體結構的關係,
導致在這兩個部位最容易有壓迫或者脫位的情形,
進而容易在肩頸或者腰部產生酸痛等不舒服的情況。
從尾骨受傷的這個例子來看,
患者感覺到肩頸痠痛與腰酸背痛,通常都是在尾骨受傷很久之後才會發生的,
加上尾骨與患部不在相同的部位,導致大部分的患者都不認為尾骨受傷是主因。
而在患者不提,甚至有時跟患者問診時,患者也忘記自己之前曾經尾骨受過傷,
導致醫師忽略了尾骨的因素,而只在疼痛部位作症狀治療。
如此一來就容易發生“有治療有效,沒治療沒效”的情形!
因此從這邊來看,採取能量治療的時候,
醫師必須很細心的去評估患者的每一個症狀,
然後在治療的過程中,也必須要很有信心的去面對每一個產生的好轉反應,
甚至在產生每一種好轉反應時,醫師自己也都要很清楚知道,
為什麼會有這些反應的產生,然後細心的跟患者做說明。
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患者能跟醫師充分配合,那每一次的治療都會有很大的進步。
甚至當逆轉的能量被順轉之後,即使停止治療,身體仍然會繼續的自我調整!
因此找出病因與扭轉逆轉的能量,這才是身體疼痛的目的!
但其中仍有絕大部分的人,在生病時卻還是寧願選擇對抗醫學!為什麼?
這是一個困擾我許久的問題。
後來我慢慢找到一個答案,那就是大家都是在“生病”時,才想求助醫學!
而既然是已經生病了才想找解藥,那這時對他而言的“解藥”,
一定就是必須能盡快“解除病痛”的醫學!
只是再仔細思考,身體產生“病痛”的目的是什麼?
是“提醒你吃藥”而已嗎?
通常中醫認為,病痛只是結果,除非這個結果會立即影響生命,
否則在治療身體的症狀上,一般會很注意兩個問題。一是病因,二是病機!
就中醫的觀念,相同的病因有可能產生不同的症狀,
而不同的病因卻有可能產生相同的症狀!
為什麼?因為還有“病機”這個因素!
而既然不同的病因,有可能產生相同的症狀,那單純從抑制症狀來治療疾病,
是不是有可能產生類似掩耳盜鈴的情形呢?
除了盡快解除病痛的要求外,有時能量治療的“好轉反應”會讓很多人感到疑慮!
因為疾病的症狀,往往是最後顯現出來的問題,
但在產生這個問題之前,到底病因是什麼?
中間轉化的機制是什麼?患診本身可能都已經忘記了。
但我常說,疾病不是不可逆的,大部分的疾病都是可逆的!
原本健康的身體,會因為某些原因導致不舒服,
這時就會有一些疼痛或者不舒服的症狀出現。
但大家應該都聽過一句話,“久入鮑魚之室而不聞其臭”!
沒錯,身體是會有適應性的!
從原本不痛的健康身體,到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造成不舒服,
然後會再慢慢的適應疼痛而變得不會痛,或者說不太痛。
但這時的不會痛並不是病好了,而是身體麻痺了而已。
這跟止痛藥之類的症狀抑制劑很像,
只是止痛藥是外來的化學物質,作用是阻斷神經的傳導;
而久病不治的不痛,是身體大腦自己分泌腦內啡,
或者說神經傳導閾值的互相影響而來的。
但這些都不代表疾病好了,只是身體跟疼痛妥協了!
那能量治療的機轉呢?主要是找出問題,並且解決問題!
如果是頭痛,那就要去評估哪些原因造成的。
是因為感冒?還是睡眠品質不良?還是肩頸僵硬?…等等。
而如果是感冒,那是因為吹到冷風?或是因為中暑?
如果是睡眠品質不良,那是因為工作壓力太大?還是睡眠的時間不對?
如果是肩頸僵硬,那是因為單純工作姿勢的問題?還是尾骨受傷往上的影響?
光只是這樣簡單的去思考,就可以發現,常見的頭痛可以分成這麼多的原因。
有經驗的醫師,可以知道確切的問題出在哪邊,然後對症治療。
但如果是沒有經驗的醫師,他可能就單純使用止痛藥來掩飾問題了!
而能量治療之所以會產生好轉反應,
往往也是因為對原因的治療,使的其他隱藏的問題漸漸浮現!
舉因為肩頸痠痛導致的頭痛為例子,病患在初次就診時會單純主述頭痛。
但細心的醫師在經過詳細的診斷後,可能會發現患者有肩頸僵硬的情形,
進而判斷是這個原因導致頭部缺氧而造成頭痛。
但是隨著肩頸放鬆的治療之後,患者可能會發現,
頭痛是有改善了,但腰部卻開始覺得不舒服了。
這時如果再仔細詢問患者,患者可能才會想到之前曾經有尾骨著地的受傷經驗。
這時治療就需放在腰部的疼痛,甚至是尾骨的治療。
如此一來,才能完整的解決這位患者的頭痛問題,
不然患者可能常會面臨頭痛症狀忽好忽壞的情況!
這是因為尾骨的受傷,都會沿著脊椎往大腦傳遞撞擊的力量。
而在胸腰椎的交接處,以及頸胸椎的交接處,因為身體結構的關係,
導致在這兩個部位最容易有壓迫或者脫位的情形,
進而容易在肩頸或者腰部產生酸痛等不舒服的情況。
從尾骨受傷的這個例子來看,
患者感覺到肩頸痠痛與腰酸背痛,通常都是在尾骨受傷很久之後才會發生的,
加上尾骨與患部不在相同的部位,導致大部分的患者都不認為尾骨受傷是主因。
而在患者不提,甚至有時跟患者問診時,患者也忘記自己之前曾經尾骨受過傷,
導致醫師忽略了尾骨的因素,而只在疼痛部位作症狀治療。
如此一來就容易發生“有治療有效,沒治療沒效”的情形!
因此從這邊來看,採取能量治療的時候,
醫師必須很細心的去評估患者的每一個症狀,
然後在治療的過程中,也必須要很有信心的去面對每一個產生的好轉反應,
甚至在產生每一種好轉反應時,醫師自己也都要很清楚知道,
為什麼會有這些反應的產生,然後細心的跟患者做說明。
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患者能跟醫師充分配合,那每一次的治療都會有很大的進步。
甚至當逆轉的能量被順轉之後,即使停止治療,身體仍然會繼續的自我調整!
因此找出病因與扭轉逆轉的能量,這才是身體疼痛的目的!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簡述中醫觀念之陰陽1
很多人說現在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也是一個資訊容易取得的時代。
這樣的情況對每一個人來說,原則上都是有益的,但前提是看資訊的人不能有所誤解。
不然原本應該是好的事情,也可能產生壞的結果!
中醫的觀念也是!
在中醫的世界裡,沒有絕對的毒與藥,
因此不要只表面的看什麼東西是補,而什麼東西是毒!
必須回歸到事物的本質,從本質去判斷什麼是毒,什麼是藥,
這才不會誤解養生,進而產生“越養生,病越多”的矛盾現象!
因此在分享了幾篇黃帝內經的經文後,
我發現某些中醫的專有術語或者觀念,是必須要先建立的觀念。
尤其是陰陽!不管是易經還是內經,全部都是以陰陽為中心的根本。
萬事萬物原本就沒有所謂的對錯,就像陰與陽,藥與毒,全都是相對的。
陰是陽的藥,陰是陰的毒,沒有絕對的毒與藥!
在治病或者養生的觀念上,這一個觀念絕對是凌駕所有觀念的!
因此在這一篇文章,我想先簡述中醫的陰陽有哪些常用的專有名詞,
這樣也許可以讓大家更容易了解中醫的本質!
“陰陽”是中醫與易經的本質。在我國古代哲學理論中,
也是古人對自然界萬事萬物性質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的觀察與歸納之總結。
醫學中的陰陽學說則是古代辨證的思想方法,與醫學經驗相結合的產物。
即以陰陽的對立與合一,消長與轉化的觀點,
說明人與自然界的關係,並概括醫學領域裡的一系列問題。
詳細的區分陰陽,可從幾個不同的方面去看:
首先是解剖方面,以歸納出人體臟腑組織的屬性。
如《靈樞.壽天剛柔篇》云:「是故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
在內者,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
再來是生理方面,主要是分析人體的生理機能。
如《素問、生氣通天論》云:「陰者,藏精而起極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說明陰代表著物質的儲藏,是陽氣能量的來源。
陽代表機能活動,起著衛外而固守陰精的作用。這都說明陰陽平衡是健康所必須的。
接下來看生病的部分。首先在病理方面,主要是闡明病理變化的基本規律。
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又如《素問、調經論》云:「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等等。
而診斷方面是對病症屬性歸類的總綱,把陽證與陰證作為終極的鑑別要領。
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最後也是健康最重要的部份,就是治療方面。
在治療上要確定瀉其有餘,補其不足,調整陰陽相對平衡的原則。
如《素問、至真要大論》云:「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又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陽病治陰,陰病治陽。」…等等。
此外,藥物的屬性、針灸的手法…等等,也都有相對應的陰陽屬性。
在臨床上,更必須注意證之陰陽與治之陰陽的關係。
因此綜合來說,陰陽既是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總結臨床經驗的工具。
而養生所要做的事其實很簡單,就只是陰陽的平衡而已!
既然陰與陽已經有了基本的描述,這邊再補充一個“陽化氣,陰成形”的觀念!
陽化氣,陰成形見於《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化氣與成形,是指物質的兩種相反而又相成的運化形式。
張景岳註:「陽動而散,故化氣;陰靜而凝,故成形。」
因此,這裡陽和陰是指物質的動與靜、氣化與凝聚、分化與合成..等等的相對運動,
進而說明物質和能量的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作用。
簡單了解陰陽之後,再把中醫常說的“氣”跟陰陽作個結合,就變成陽氣與陰氣。
如就機能與物質來說,陽氣指機能;就臟腑機能來說,則六腑之氣為陽氣;
就營衛之氣來說,則衛氣為陽氣;
就運動的方向和性質來說,則行於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強的、輕清的為陽氣。
而陰氣是指與陽氣相對的另一面!
如就機能與物質來說,陰氣指物質;就臟腑機能來說,則五臟之氣為陰氣;
就營衛之氣來說,則營氣為陰氣;
就運動的方向和性質來說,則行于內裏的、向下的、抑制的、減弱的、重濁的為陰氣。
自然界的本質是空,陰陽是從空所二分出來的,因此當然可以再繼續細分下去。
如同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的觀念。
首先看的是陽中之陽。指陽的事物中又分屬于陽的一面。
因事物的陰陽屬性只是相對的,它們中的任何一方又可分為陰陽兩面。
如胃在臟腑的相對關係中屬陽,但胃本身又分胃陽和胃陰,
則胃陽(胃氣)在這種意義上稱陽中之陽。
而在陰陽屬性依不同的關係而相對變化時,可指某一事物的兩種屬性均屬于陽者。
如心在五臟的相對位置因居于上,故屬陽;心主火,心氣通于夏,也屬陽。
因此,在分辨五臟間的位置與功能的相互關係時,心為陽中之陽。
再來是陽中之陰。指陽的事物中又分屬于陰的一方面。
如胃屬陽,胃陰則為陽中之陰。
或指某一事物兩種屬性中,前一種屬陽,後一種屬陰。
如肺位置在上,屬陽,肺氣主降,屬陰。故稱陽中之陰。
既然陽可以再二分陰陽,那陰也可以再二分陰陽。
如陰中之陰:指陰的事物中又分屬于陰的一方面。
如背面為陽、腹面為陰;腹面中,胸在上屬陽,腹在下屬陰,故腹部屬陰中之陰。
也可指某一事物的兩種屬性均屬陰者。
如腎位置在下屬陰;腎為水臟,主藏精,也屬陰。故稱陰中之陰。
而陰中之陽是指陰的事物中又分屬于陽的一方面。
如背面為陽,腹面為陰;腹面中,胸在上屬陽,腹在下屬陰,故胸部屬陰中之陽。
或指某一事物的兩種屬性中,前一種屬陰,後一種屬陽。
如肝位于腹內,屬陰;肝氣主氣,性疏泄,屬陽。故稱陰中之陽。
在中醫的觀念裡,陰與陽是同等重要的。
而且不單只同等重要,還認為陰與陽是不可分離,互相產生循環與依賴的。
例如陽生陰長與陽殺陰藏的觀念!
陽生陰長指的是:陽氣生化正常,陰氣才能不斷滋長,以此說明事物生發的一面。
而陽殺陰藏中,殺即收束或消滅。
而當陽氣收束,則陰氣也潛藏,以此說明事物斂藏的一面。
另外還有陰陽互根的觀念!互根即互相依存。
陰陽雙方均以對方的存在而存在,所以“孤陰”和“獨陽”就不能生化和滋長。
同時,陰陽又在一定的條件下互相轉化,如機能與物質之間就是這種互根的關係。
但陰陽學說中較常用互根表示人體生理範圍內的變化。
既然兩者可以互相轉化,所以就會有兩個名詞,陰生於陽與陽生於陰!
首先看陰生於陽。根據陰陽互相依存的道理,
陰生於陽是指“陰”以“陽”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前提。
就人體來說,陰氣所代表的物質(陰精)之生化,必須賴於陽氣所代表的能量。
因此說,陰精是通過陽氣的活動而攝取和產生的。
而陽生於陰也是根據陰陽互相依存的道理,
指“陽”以“陰”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前提。
在人體來說,陽氣所代表的能量之產生,
必須依附于陰氣所代表的物質(陰精)作為基礎。
因此說,陽氣是由陰精化生出來的。
這邊補充一下陰陽轉化的觀念。
陰陽轉化是指,事物的陰陽兩方面,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
如:在生理上,陰生于陽,陽生于陰,表現為陰陽互根;
在病理上,寒極生熱,熱極生寒,陰證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證…等等。
到這邊都只是在說明中醫陰陽的觀念。
而這個觀念主要的重點,就是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陰陽平衡才是養生的重點,
偏重於陰,或者偏重於陽的養生,都只是片面的、短暫的。
只有找出屬於自己的陰陽平衡模式,才是適合自己的健康養生模式!
這樣的情況對每一個人來說,原則上都是有益的,但前提是看資訊的人不能有所誤解。
不然原本應該是好的事情,也可能產生壞的結果!
中醫的觀念也是!
在中醫的世界裡,沒有絕對的毒與藥,
因此不要只表面的看什麼東西是補,而什麼東西是毒!
必須回歸到事物的本質,從本質去判斷什麼是毒,什麼是藥,
這才不會誤解養生,進而產生“越養生,病越多”的矛盾現象!
因此在分享了幾篇黃帝內經的經文後,
我發現某些中醫的專有術語或者觀念,是必須要先建立的觀念。
尤其是陰陽!不管是易經還是內經,全部都是以陰陽為中心的根本。
萬事萬物原本就沒有所謂的對錯,就像陰與陽,藥與毒,全都是相對的。
陰是陽的藥,陰是陰的毒,沒有絕對的毒與藥!
在治病或者養生的觀念上,這一個觀念絕對是凌駕所有觀念的!
因此在這一篇文章,我想先簡述中醫的陰陽有哪些常用的專有名詞,
這樣也許可以讓大家更容易了解中醫的本質!
“陰陽”是中醫與易經的本質。在我國古代哲學理論中,
也是古人對自然界萬事萬物性質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的觀察與歸納之總結。
醫學中的陰陽學說則是古代辨證的思想方法,與醫學經驗相結合的產物。
即以陰陽的對立與合一,消長與轉化的觀點,
說明人與自然界的關係,並概括醫學領域裡的一系列問題。
詳細的區分陰陽,可從幾個不同的方面去看:
首先是解剖方面,以歸納出人體臟腑組織的屬性。
如《靈樞.壽天剛柔篇》云:「是故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
在內者,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
再來是生理方面,主要是分析人體的生理機能。
如《素問、生氣通天論》云:「陰者,藏精而起極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說明陰代表著物質的儲藏,是陽氣能量的來源。
陽代表機能活動,起著衛外而固守陰精的作用。這都說明陰陽平衡是健康所必須的。
接下來看生病的部分。首先在病理方面,主要是闡明病理變化的基本規律。
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又如《素問、調經論》云:「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等等。
而診斷方面是對病症屬性歸類的總綱,把陽證與陰證作為終極的鑑別要領。
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最後也是健康最重要的部份,就是治療方面。
在治療上要確定瀉其有餘,補其不足,調整陰陽相對平衡的原則。
如《素問、至真要大論》云:「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又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陽病治陰,陰病治陽。」…等等。
此外,藥物的屬性、針灸的手法…等等,也都有相對應的陰陽屬性。
在臨床上,更必須注意證之陰陽與治之陰陽的關係。
因此綜合來說,陰陽既是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總結臨床經驗的工具。
而養生所要做的事其實很簡單,就只是陰陽的平衡而已!
既然陰與陽已經有了基本的描述,這邊再補充一個“陽化氣,陰成形”的觀念!
陽化氣,陰成形見於《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化氣與成形,是指物質的兩種相反而又相成的運化形式。
張景岳註:「陽動而散,故化氣;陰靜而凝,故成形。」
因此,這裡陽和陰是指物質的動與靜、氣化與凝聚、分化與合成..等等的相對運動,
進而說明物質和能量的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作用。
簡單了解陰陽之後,再把中醫常說的“氣”跟陰陽作個結合,就變成陽氣與陰氣。
如就機能與物質來說,陽氣指機能;就臟腑機能來說,則六腑之氣為陽氣;
就營衛之氣來說,則衛氣為陽氣;
就運動的方向和性質來說,則行於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強的、輕清的為陽氣。
而陰氣是指與陽氣相對的另一面!
如就機能與物質來說,陰氣指物質;就臟腑機能來說,則五臟之氣為陰氣;
就營衛之氣來說,則營氣為陰氣;
就運動的方向和性質來說,則行于內裏的、向下的、抑制的、減弱的、重濁的為陰氣。
自然界的本質是空,陰陽是從空所二分出來的,因此當然可以再繼續細分下去。
如同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的觀念。
首先看的是陽中之陽。指陽的事物中又分屬于陽的一面。
因事物的陰陽屬性只是相對的,它們中的任何一方又可分為陰陽兩面。
如胃在臟腑的相對關係中屬陽,但胃本身又分胃陽和胃陰,
則胃陽(胃氣)在這種意義上稱陽中之陽。
而在陰陽屬性依不同的關係而相對變化時,可指某一事物的兩種屬性均屬于陽者。
如心在五臟的相對位置因居于上,故屬陽;心主火,心氣通于夏,也屬陽。
因此,在分辨五臟間的位置與功能的相互關係時,心為陽中之陽。
再來是陽中之陰。指陽的事物中又分屬于陰的一方面。
如胃屬陽,胃陰則為陽中之陰。
或指某一事物兩種屬性中,前一種屬陽,後一種屬陰。
如肺位置在上,屬陽,肺氣主降,屬陰。故稱陽中之陰。
既然陽可以再二分陰陽,那陰也可以再二分陰陽。
如陰中之陰:指陰的事物中又分屬于陰的一方面。
如背面為陽、腹面為陰;腹面中,胸在上屬陽,腹在下屬陰,故腹部屬陰中之陰。
也可指某一事物的兩種屬性均屬陰者。
如腎位置在下屬陰;腎為水臟,主藏精,也屬陰。故稱陰中之陰。
而陰中之陽是指陰的事物中又分屬于陽的一方面。
如背面為陽,腹面為陰;腹面中,胸在上屬陽,腹在下屬陰,故胸部屬陰中之陽。
或指某一事物的兩種屬性中,前一種屬陰,後一種屬陽。
如肝位于腹內,屬陰;肝氣主氣,性疏泄,屬陽。故稱陰中之陽。
在中醫的觀念裡,陰與陽是同等重要的。
而且不單只同等重要,還認為陰與陽是不可分離,互相產生循環與依賴的。
例如陽生陰長與陽殺陰藏的觀念!
陽生陰長指的是:陽氣生化正常,陰氣才能不斷滋長,以此說明事物生發的一面。
而陽殺陰藏中,殺即收束或消滅。
而當陽氣收束,則陰氣也潛藏,以此說明事物斂藏的一面。
另外還有陰陽互根的觀念!互根即互相依存。
陰陽雙方均以對方的存在而存在,所以“孤陰”和“獨陽”就不能生化和滋長。
同時,陰陽又在一定的條件下互相轉化,如機能與物質之間就是這種互根的關係。
但陰陽學說中較常用互根表示人體生理範圍內的變化。
既然兩者可以互相轉化,所以就會有兩個名詞,陰生於陽與陽生於陰!
首先看陰生於陽。根據陰陽互相依存的道理,
陰生於陽是指“陰”以“陽”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前提。
就人體來說,陰氣所代表的物質(陰精)之生化,必須賴於陽氣所代表的能量。
因此說,陰精是通過陽氣的活動而攝取和產生的。
而陽生於陰也是根據陰陽互相依存的道理,
指“陽”以“陰”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前提。
在人體來說,陽氣所代表的能量之產生,
必須依附于陰氣所代表的物質(陰精)作為基礎。
因此說,陽氣是由陰精化生出來的。
這邊補充一下陰陽轉化的觀念。
陰陽轉化是指,事物的陰陽兩方面,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
如:在生理上,陰生于陽,陽生于陰,表現為陰陽互根;
在病理上,寒極生熱,熱極生寒,陰證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證…等等。
到這邊都只是在說明中醫陰陽的觀念。
而這個觀念主要的重點,就是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陰陽平衡才是養生的重點,
偏重於陰,或者偏重於陽的養生,都只是片面的、短暫的。
只有找出屬於自己的陰陽平衡模式,才是適合自己的健康養生模式!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放下控制的慾望---身體懂得不會比大腦少
漸漸的,我發現很多人分不清身體需要跟大腦想要的差別了!
其實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因為大腦的控制導致生病的!
幾乎沒有人是因為身體的慾望而生病的!
那在通往健康的道路上,你該聆聽的是身體的聲音?還是大腦的聲音呢?
很多人把七情六慾歸類成身體的慾望,這是不對的!
這些其實還是大腦的越權操控!
例如有些人的飲食過量,會是因為身體想吃嗎?應該是大腦想吃吧!
胃就是那麼大而已,裝了七八分滿的時候,其實就會有飽足感了。
但有些人因為是去吃到飽的餐廳,所以大腦覺得一定要吃夠本才行,進而導致吃過量了。
有些人回家還會因此而腹脹頭昏,或者睡不好…等等,這有可能會是身體的慾望嗎?
另外有些人會很愛享受美食,
因為他們的大腦覺得只有美食才稱的上是食物,因此他們只吃這些所謂的美食。
但是越精緻的美食,很多都是人工調味出來的,
這樣等於在無形之中,就吃進過多的毒素!
身體是不會知道食物好不好吃的,身體只會知道這些食物是否適合自己而已!
很驚訝嗎?身體真的知道啊!
當身體虛寒的人,吃了西瓜或者冰飲,身體馬上就會有怕冷或者拉肚子的症狀,
這不就是在告訴你,他不想吃這些東西嗎?
而如果你還是執意要吃,那是大腦的決定還是身體呢?
上面兩個觀念都是常人認為的不當飲食,所以可能很難喚醒沉睡已久的人。
但一定有人的經驗是,即使都是吃清淡的食物,
或者所謂的健康飲食法,但是身體怎麼還會有症狀呢?
我這邊常常遇到很多患者,他們都自認自己的飲食是非常健康的!
例如有人的三餐是吃地瓜飯或喝地瓜粥,搭配兩樣燙青菜,
甚至吃水果的時候都是連皮帶肉的全份攝取。
這樣的飲食多麼清淡,而且也避免讓身體變成酸性體質,怎麼還會不健康呢?
有人知道為什麼嗎?原因還是我常講的一句話“適量是藥,過量是毒”!
只因為醫學檢測出來,大部分酸性體質的人容易生病,
所以就把自己調整成鹼性體質,以為這樣就不會生病?真的嗎?
身體的酸鹼值是大約在7.4,而且血液有很多的緩衝機制來平衡酸鹼值。
如果酸性的身體代表不健康,而鹼性就一定健康的話,
那為什麼統計數據會有所謂的標準值呢?反而應該是越鹼越健康的啊!
每天喝氫氧化鈉,讓身體變強鹼,最好酸鹼值變成14,看看這樣的人還能不能活著!
人原本就是雜食性的動物,所有的食物都應該“適量”的攝取。
“少吃肉”這句話是說給每天吃大魚大肉的人聽的,
對一星期只吃ㄧ份肉的人來說,應該要變成“多吃肉”!
也不要跟醫師或者營養師辯論,
因為醫師跟營養師都只是根據你身體當時的情形給予建議,
而當你已經會去找醫師看病的時候,就是代表你的身體有症狀了。
而會產生這些症狀,正是因為你之前的某些生活飲食習慣日積月累所造成的,
所以醫師會給你建議。
但是這些建議是針對你生病當時的建議,不代表你往後都必須遵循這個建議!
對每天大魚大肉的人,醫師會建議他們少吃肉。
如果該位患者因此而都不吃肉只吃青菜,那他的身體一定會很快的進入平衡狀態!
因為之前堆積的酸性物質,就可以快速排出身體了,
但是等身體恢復健康的時候,他的飲食還應該是只吃菜不吃肉嗎?
當然不是!因為如果繼續只吃菜而不吃肉,身體就會漸漸的變成鹼性,甚至過度鹼性,
當然就會有屬於鹼性體質的症狀出來啊!
很多患者都會跟我說,某某名人因為怎麼的飲食而快速的恢復健康了,
也因此出書了,所以他都遵守名人的建議,怎麼還是會生病呢?
別人因為這樣的飲食將生病治癒了,我怎麼可能因為這樣的飲食而生病呢?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
問題是,那些名人當初生病的飲食習慣,跟你的飲食習慣是一樣的嗎?
每天只吃菜跟每天只吃肉的人,他們的體質會是一樣的嗎?
他們應該用同樣的方式養生嗎?
不要再只是用大腦思考了,那只是大腦的控制慾!那只是大腦的自我!
因為大腦可以想出變化萬千的東西,所以大部分的人都被大腦給迷惑住了!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沒有說大腦不重要,我是說大腦不是全部!
當你要渡河的時候,船是重要的工具,但是等你渡過河了,
你已經又回到路上了,那時的車子才是重要的工具。
不要只是因為剛剛車子沒辦法幫你渡河,而是船幫你渡河的,
你就認為只有船才是重要的,而車子是不重要的!
每件事物都有它有用的地方,重點是看你怎麼使用它!
健康是我們的目的地,酸性的飲食跟鹼性的飲食都是其中的方法。
例如要渡河的時候你必須用船,在路上行走的時候要用車子,
千萬不能因為車子沒辦法幫你渡河,就即使在陸地也要用船!
例如鹼性食物可以治療酸性疾病,而酸性食物可以治療鹼性疾病,
千萬不能因為鹼性食物在治療了酸性的體質後,還繼續的食用過量的鹼性食物!
很多人一定會問:那我怎麼知道該吃酸性食物還是鹼性食物?
其實很簡單,就是看吃哪一種食物會讓你覺得身體舒服!
“讓身體自己決定他需要什麼,不是大腦想要什麼”!
就像身體累了自然會想睡覺,不要過度的用大腦去控制!
不然身體想睡的時候,你不給他睡;那反過來,等你想睡的時候,身體就不會讓你睡了!
如果身體能與大腦合諧的共處,那你就會是健康的;
但如果大腦想要控制所有的事情,那你一定就不會是健康的!
為什麼很多得道的人都會說“清心寡欲”?
因為他們知道,大腦是你通往得道路上的唯一障礙!
所有的慾望都是大腦幻想出來的!
大腦覺得吃素才是健康的,所以你就會排斥吃肉,
即使一年只吃ㄧ片肉,你的大腦都會讓你有罪惡感!
這就是疾病的根源!既然是人,就回歸人原本該有的生活吧!
就像莊子跟老子一樣追求自然,讓身體做身體的事,大腦做大腦的事。
健康其實就是這麼簡單而已!
而我的所有養生方式,最根本的源頭,就是喚醒你身體的本能,
讓你的身體對外界作適度的反應!
養生真的很簡單,就只是“平衡”而已!
其實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因為大腦的控制導致生病的!
幾乎沒有人是因為身體的慾望而生病的!
那在通往健康的道路上,你該聆聽的是身體的聲音?還是大腦的聲音呢?
很多人把七情六慾歸類成身體的慾望,這是不對的!
這些其實還是大腦的越權操控!
例如有些人的飲食過量,會是因為身體想吃嗎?應該是大腦想吃吧!
胃就是那麼大而已,裝了七八分滿的時候,其實就會有飽足感了。
但有些人因為是去吃到飽的餐廳,所以大腦覺得一定要吃夠本才行,進而導致吃過量了。
有些人回家還會因此而腹脹頭昏,或者睡不好…等等,這有可能會是身體的慾望嗎?
另外有些人會很愛享受美食,
因為他們的大腦覺得只有美食才稱的上是食物,因此他們只吃這些所謂的美食。
但是越精緻的美食,很多都是人工調味出來的,
這樣等於在無形之中,就吃進過多的毒素!
身體是不會知道食物好不好吃的,身體只會知道這些食物是否適合自己而已!
很驚訝嗎?身體真的知道啊!
當身體虛寒的人,吃了西瓜或者冰飲,身體馬上就會有怕冷或者拉肚子的症狀,
這不就是在告訴你,他不想吃這些東西嗎?
而如果你還是執意要吃,那是大腦的決定還是身體呢?
上面兩個觀念都是常人認為的不當飲食,所以可能很難喚醒沉睡已久的人。
但一定有人的經驗是,即使都是吃清淡的食物,
或者所謂的健康飲食法,但是身體怎麼還會有症狀呢?
我這邊常常遇到很多患者,他們都自認自己的飲食是非常健康的!
例如有人的三餐是吃地瓜飯或喝地瓜粥,搭配兩樣燙青菜,
甚至吃水果的時候都是連皮帶肉的全份攝取。
這樣的飲食多麼清淡,而且也避免讓身體變成酸性體質,怎麼還會不健康呢?
有人知道為什麼嗎?原因還是我常講的一句話“適量是藥,過量是毒”!
只因為醫學檢測出來,大部分酸性體質的人容易生病,
所以就把自己調整成鹼性體質,以為這樣就不會生病?真的嗎?
身體的酸鹼值是大約在7.4,而且血液有很多的緩衝機制來平衡酸鹼值。
如果酸性的身體代表不健康,而鹼性就一定健康的話,
那為什麼統計數據會有所謂的標準值呢?反而應該是越鹼越健康的啊!
每天喝氫氧化鈉,讓身體變強鹼,最好酸鹼值變成14,看看這樣的人還能不能活著!
人原本就是雜食性的動物,所有的食物都應該“適量”的攝取。
“少吃肉”這句話是說給每天吃大魚大肉的人聽的,
對一星期只吃ㄧ份肉的人來說,應該要變成“多吃肉”!
也不要跟醫師或者營養師辯論,
因為醫師跟營養師都只是根據你身體當時的情形給予建議,
而當你已經會去找醫師看病的時候,就是代表你的身體有症狀了。
而會產生這些症狀,正是因為你之前的某些生活飲食習慣日積月累所造成的,
所以醫師會給你建議。
但是這些建議是針對你生病當時的建議,不代表你往後都必須遵循這個建議!
對每天大魚大肉的人,醫師會建議他們少吃肉。
如果該位患者因此而都不吃肉只吃青菜,那他的身體一定會很快的進入平衡狀態!
因為之前堆積的酸性物質,就可以快速排出身體了,
但是等身體恢復健康的時候,他的飲食還應該是只吃菜不吃肉嗎?
當然不是!因為如果繼續只吃菜而不吃肉,身體就會漸漸的變成鹼性,甚至過度鹼性,
當然就會有屬於鹼性體質的症狀出來啊!
很多患者都會跟我說,某某名人因為怎麼的飲食而快速的恢復健康了,
也因此出書了,所以他都遵守名人的建議,怎麼還是會生病呢?
別人因為這樣的飲食將生病治癒了,我怎麼可能因為這樣的飲食而生病呢?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
問題是,那些名人當初生病的飲食習慣,跟你的飲食習慣是一樣的嗎?
每天只吃菜跟每天只吃肉的人,他們的體質會是一樣的嗎?
他們應該用同樣的方式養生嗎?
不要再只是用大腦思考了,那只是大腦的控制慾!那只是大腦的自我!
因為大腦可以想出變化萬千的東西,所以大部分的人都被大腦給迷惑住了!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沒有說大腦不重要,我是說大腦不是全部!
當你要渡河的時候,船是重要的工具,但是等你渡過河了,
你已經又回到路上了,那時的車子才是重要的工具。
不要只是因為剛剛車子沒辦法幫你渡河,而是船幫你渡河的,
你就認為只有船才是重要的,而車子是不重要的!
每件事物都有它有用的地方,重點是看你怎麼使用它!
健康是我們的目的地,酸性的飲食跟鹼性的飲食都是其中的方法。
例如要渡河的時候你必須用船,在路上行走的時候要用車子,
千萬不能因為車子沒辦法幫你渡河,就即使在陸地也要用船!
例如鹼性食物可以治療酸性疾病,而酸性食物可以治療鹼性疾病,
千萬不能因為鹼性食物在治療了酸性的體質後,還繼續的食用過量的鹼性食物!
很多人一定會問:那我怎麼知道該吃酸性食物還是鹼性食物?
其實很簡單,就是看吃哪一種食物會讓你覺得身體舒服!
“讓身體自己決定他需要什麼,不是大腦想要什麼”!
就像身體累了自然會想睡覺,不要過度的用大腦去控制!
不然身體想睡的時候,你不給他睡;那反過來,等你想睡的時候,身體就不會讓你睡了!
如果身體能與大腦合諧的共處,那你就會是健康的;
但如果大腦想要控制所有的事情,那你一定就不會是健康的!
為什麼很多得道的人都會說“清心寡欲”?
因為他們知道,大腦是你通往得道路上的唯一障礙!
所有的慾望都是大腦幻想出來的!
大腦覺得吃素才是健康的,所以你就會排斥吃肉,
即使一年只吃ㄧ片肉,你的大腦都會讓你有罪惡感!
這就是疾病的根源!既然是人,就回歸人原本該有的生活吧!
就像莊子跟老子一樣追求自然,讓身體做身體的事,大腦做大腦的事。
健康其實就是這麼簡單而已!
而我的所有養生方式,最根本的源頭,就是喚醒你身體的本能,
讓你的身體對外界作適度的反應!
養生真的很簡單,就只是“平衡”而已!
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心得分享3
從前面的經文我們知道,既然大自然與人體之間是互相對應的,
然後依照中醫五行的觀念,萬物皆可劃分成五行,
所以在接下來的經文中,就描述到萬物與五行的對應關係!
經文如下:“帝曰:五藏應四時,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
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穀麥,其應四時,
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在中醫的觀念裡,肝在左,肺在右。
但一定會有很多受西醫解剖觀念影響的人說:
肝臟明明就在身體的右邊,怎麼會說成是在左邊呢?
因而得出中醫的觀念是荒繆的結論!
會這樣想的人,真的是把中醫想的太簡單了。
因為肺臟明明就兩邊皆有,怎麼會是在右邊呢?
顯然中醫這邊的肝與肺,不是西醫身體解剖看到的肝臟與肺臟!
那這邊的肝指的是什麼呢?
肝在中醫代表的是氣的生發及萬物的舒展,因此才會對應到四季的春天。
而春天主要吹的是東風,所以在方位學上,肝才會是屬於東方。
而在古代以坐北朝南的位向來看,東邊是不是在人的左邊呢?
這就是為什麼,中醫會將肝對應到人體的左邊!
下次看到中醫文獻寫“肝在左”時,千萬不要在直接照字面翻譯成,
中醫認為肝臟在人體的左邊喔!
因為中醫的肝,不是只有解剖上的那個肝臟器官而已,還代表很多其他的現象!
那中醫的肝還代表哪些東西呢?在該段經文就有舉出一些例子,例如青色。
因為春天萬物生長,一片欣欣向榮,看到的顏色以青色為主,
所以中醫的肝也可以對應到顏色中的青色。
因此就中醫來看,春天、東邊、左邊還有青色都是與肝相對應的。
甚至五行中的木、聲音中的角音、五味中的酸味、氣味中的臊味、身體九竅中的眼睛、
牲畜中的雞、榖類中的麥及數字中的八,都會與肝相對應。
且肝主筋,肝藏魂,因此當肝出現問題的時候,
患者本身就容易受到驚駭或者有筋方面的疾病。
看完肝所對應的東西後,繼續再看經文的心與脾。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故病在五藏。
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其榖黍,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
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其音徵,其數七,其臭焦。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舌本。
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榖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
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
這篇經文裡提到五臟所對應的味道或者聲音…等等,都是有其道理的。
只是很多都類似一種感覺的經驗,要用現在的科學去強加解釋,似乎很難理解。
因此我只會選取某些部份做說明,而大部分的就需要像學靈氣一樣“親自去感受”!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句話是目前驗證能量醫學最好的方式,
也是明白中醫五行觀念的最佳選擇。
就如同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
文字跟語言只能表示一部份,還有很大的一部份是文字跟語言無法表達的!
回到經文上,在中醫季節中的夏天、方位中的南方、五行中的火、
顏色中的赤色、聲音中的徵音、五味中的苦味、氣味中的焦味、身體九竅中的耳竅、
牲畜中的羊、五榖中的黍及數字中的七,都會與中醫的心有關。
例如牲畜中的羊,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羊肉是屬於熱性的肉類,
因此冬天會吃羊肉爐來進補驅寒。
當然我在這邊還是會再強調一次,那就是中醫的心,不單只是大體解剖的那顆心臟!
另外,因為心主脈,且五臟之氣皆為心所主,
所以當中醫的心出現問題時,就有可能會造成五臟的病變與脈的疾病!
同樣的,季節中的長夏、方位中的中央、五行中的土、顏色中的黃色、
聲音中的宮音、五味中的甘味、氣味中的香味、身體九竅中的口、
牲畜中的牛、五榖中的稷及數字中的五,都會與中醫的脾有關。
看到這邊,我會建議脾胃消化不是太好的人,在肉類的選擇上可以吃ㄧ些牛肉。
但是因為生肉比較不容易消化,因此不建議吃沒有全熟的牛排,
而是盡量吃全熟的牛肉,例如牛腩。
另外,因為脾主肌肉,且脾之經脈連舌本,散舌下,
所以當中醫的脾出現問題時,有可能會造成舌本的病變與肌肉的疾病!
接下來把本篇後段的經文補上: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於肺,故病在背。
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其穀稻,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
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故病在谿。
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其榖豆,其應四時,上為辰星,
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數六,其臭腐。
故善為脈者,謹察五藏六府,一逆一從,陰陽表裡雌雄之紀,
藏之心意,合心於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謂得道。”
再來,季節中的秋天、方位中的西方、五行中的金、顏色中的白色、
聲音中的商音、五味中的辛味、氣味中的腥味、身體九竅中的鼻、牲畜中的馬、
五榖中的稻及數字中的九,都會與中醫的肺有關。
如同我在解釋“肝在左”時所說的,在這邊必須再強調一次,
那就是中醫的肺,不單只是大體解剖的那兩片肺臟!
另外,因為中醫的肺主皮毛,且在坐北朝南的相位下,背部正對著北方的寒風,
因此背部的皮毛最容易感受風寒,進而造成感冒的症狀!
最後,季節中的冬天、方位中的北方、五行中的水、顏色中的黑色、
聲音中的羽音、五味中的鹹味、氣味中的腐味、身體九竅中的二陰、
牲畜中的豬、五榖中的豆及數字中的六,都會與中醫的腎有關。
當然我最後還是要再強調一次,那就是中醫的腎,不單只是大體解剖的那兩顆腎臟!
且因為中醫的腎主骨,所以在腎出問題的時候,會很容易在關節處出現症狀!
補充一下,關節是由筋跟骨所構成的。
而筋跟骨對應的是中醫的肝與腎,
在中醫的治療觀念裡,有一句話“乙癸同源,肝腎同治”。
針對關節炎的問題,目前西醫是被動的補充膠原蛋白。
但這樣的治療,畢竟僅屬對症狀的治療,不算是對根本的改善。
這一類的患者,就我這邊的經驗,只要能適度的從肝腎去調理,
那後續的效果比起被動的補充膠原蛋白,是好上很多倍的!
經文最後提到,能精通脈診的人,就可以從脈的陰陽裡面,
觀察到身體的五臟六腑,進而診斷身體的疾病!
這邊的觀念似乎類似老子所說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然後依照中醫五行的觀念,萬物皆可劃分成五行,
所以在接下來的經文中,就描述到萬物與五行的對應關係!
經文如下:“帝曰:五藏應四時,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
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穀麥,其應四時,
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在中醫的觀念裡,肝在左,肺在右。
但一定會有很多受西醫解剖觀念影響的人說:
肝臟明明就在身體的右邊,怎麼會說成是在左邊呢?
因而得出中醫的觀念是荒繆的結論!
會這樣想的人,真的是把中醫想的太簡單了。
因為肺臟明明就兩邊皆有,怎麼會是在右邊呢?
顯然中醫這邊的肝與肺,不是西醫身體解剖看到的肝臟與肺臟!
那這邊的肝指的是什麼呢?
肝在中醫代表的是氣的生發及萬物的舒展,因此才會對應到四季的春天。
而春天主要吹的是東風,所以在方位學上,肝才會是屬於東方。
而在古代以坐北朝南的位向來看,東邊是不是在人的左邊呢?
這就是為什麼,中醫會將肝對應到人體的左邊!
下次看到中醫文獻寫“肝在左”時,千萬不要在直接照字面翻譯成,
中醫認為肝臟在人體的左邊喔!
因為中醫的肝,不是只有解剖上的那個肝臟器官而已,還代表很多其他的現象!
那中醫的肝還代表哪些東西呢?在該段經文就有舉出一些例子,例如青色。
因為春天萬物生長,一片欣欣向榮,看到的顏色以青色為主,
所以中醫的肝也可以對應到顏色中的青色。
因此就中醫來看,春天、東邊、左邊還有青色都是與肝相對應的。
甚至五行中的木、聲音中的角音、五味中的酸味、氣味中的臊味、身體九竅中的眼睛、
牲畜中的雞、榖類中的麥及數字中的八,都會與肝相對應。
且肝主筋,肝藏魂,因此當肝出現問題的時候,
患者本身就容易受到驚駭或者有筋方面的疾病。
看完肝所對應的東西後,繼續再看經文的心與脾。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故病在五藏。
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其榖黍,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
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其音徵,其數七,其臭焦。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舌本。
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榖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
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
這篇經文裡提到五臟所對應的味道或者聲音…等等,都是有其道理的。
只是很多都類似一種感覺的經驗,要用現在的科學去強加解釋,似乎很難理解。
因此我只會選取某些部份做說明,而大部分的就需要像學靈氣一樣“親自去感受”!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句話是目前驗證能量醫學最好的方式,
也是明白中醫五行觀念的最佳選擇。
就如同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
文字跟語言只能表示一部份,還有很大的一部份是文字跟語言無法表達的!
回到經文上,在中醫季節中的夏天、方位中的南方、五行中的火、
顏色中的赤色、聲音中的徵音、五味中的苦味、氣味中的焦味、身體九竅中的耳竅、
牲畜中的羊、五榖中的黍及數字中的七,都會與中醫的心有關。
例如牲畜中的羊,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羊肉是屬於熱性的肉類,
因此冬天會吃羊肉爐來進補驅寒。
當然我在這邊還是會再強調一次,那就是中醫的心,不單只是大體解剖的那顆心臟!
另外,因為心主脈,且五臟之氣皆為心所主,
所以當中醫的心出現問題時,就有可能會造成五臟的病變與脈的疾病!
同樣的,季節中的長夏、方位中的中央、五行中的土、顏色中的黃色、
聲音中的宮音、五味中的甘味、氣味中的香味、身體九竅中的口、
牲畜中的牛、五榖中的稷及數字中的五,都會與中醫的脾有關。
看到這邊,我會建議脾胃消化不是太好的人,在肉類的選擇上可以吃ㄧ些牛肉。
但是因為生肉比較不容易消化,因此不建議吃沒有全熟的牛排,
而是盡量吃全熟的牛肉,例如牛腩。
另外,因為脾主肌肉,且脾之經脈連舌本,散舌下,
所以當中醫的脾出現問題時,有可能會造成舌本的病變與肌肉的疾病!
接下來把本篇後段的經文補上: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於肺,故病在背。
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其穀稻,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
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故病在谿。
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其榖豆,其應四時,上為辰星,
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數六,其臭腐。
故善為脈者,謹察五藏六府,一逆一從,陰陽表裡雌雄之紀,
藏之心意,合心於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謂得道。”
再來,季節中的秋天、方位中的西方、五行中的金、顏色中的白色、
聲音中的商音、五味中的辛味、氣味中的腥味、身體九竅中的鼻、牲畜中的馬、
五榖中的稻及數字中的九,都會與中醫的肺有關。
如同我在解釋“肝在左”時所說的,在這邊必須再強調一次,
那就是中醫的肺,不單只是大體解剖的那兩片肺臟!
另外,因為中醫的肺主皮毛,且在坐北朝南的相位下,背部正對著北方的寒風,
因此背部的皮毛最容易感受風寒,進而造成感冒的症狀!
最後,季節中的冬天、方位中的北方、五行中的水、顏色中的黑色、
聲音中的羽音、五味中的鹹味、氣味中的腐味、身體九竅中的二陰、
牲畜中的豬、五榖中的豆及數字中的六,都會與中醫的腎有關。
當然我最後還是要再強調一次,那就是中醫的腎,不單只是大體解剖的那兩顆腎臟!
且因為中醫的腎主骨,所以在腎出問題的時候,會很容易在關節處出現症狀!
補充一下,關節是由筋跟骨所構成的。
而筋跟骨對應的是中醫的肝與腎,
在中醫的治療觀念裡,有一句話“乙癸同源,肝腎同治”。
針對關節炎的問題,目前西醫是被動的補充膠原蛋白。
但這樣的治療,畢竟僅屬對症狀的治療,不算是對根本的改善。
這一類的患者,就我這邊的經驗,只要能適度的從肝腎去調理,
那後續的效果比起被動的補充膠原蛋白,是好上很多倍的!
經文最後提到,能精通脈診的人,就可以從脈的陰陽裡面,
觀察到身體的五臟六腑,進而診斷身體的疾病!
這邊的觀念似乎類似老子所說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2010年11月4日 星期四
肌肉決定骨骼位置,能量決定肉體健康
脊椎側彎或者駝背…等等這一類的名詞,應該是大眾對脊椎病變最耳熟能詳的名詞了。
不過有人認真想過,為什麼會脊椎側彎?為什麼會駝背嗎?
除了外力的撞擊之外,一個健康的人會因為睡一覺,隔天起來就駝背,就脊椎側彎了嗎?
應該不可能吧!那為什麼脊椎會自己歪掉呢?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你已經種下脊椎側彎或駝背的種子呢?
這個問題跟身體其他的內科疾病一樣,
沒有人前一天健康,隔一天就癌症、糖尿病、心臟病…等等。
那又是什麼時候開始,你的身體已經在往疾病之路邁進了呢?
在量子物理領域裡,應該有人聽過“量子的跳躍”,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跟中國一句俗語,“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類似的意思。
這兩句話都是在告訴大家,“持續微不足道的改變,最後會有驚人的成果”!
量子領域的世界不是一般人可以輕易看見或想像的,因此我先用中國的俗語來做說明。
首先請大家想一想,一根稻草會重嗎?我認為沒有人會相信一根稻草可以壓垮駱駝。
但是當在放這一根稻草之前,在駱駝的身上已經有放十億根稻草了呢?
最後新放的稻草,駱駝還挺的住嗎?
在臨床上最常聽見患者問的一句話就是:為什麼我會駝背?或為什麼我會有癌症?
但當醫師告訴他們一些日常生活的小細節,就是造成這些病痛的主因時。
患者又往往會疑問地說:可是我這樣做已經十幾年了啊?
為什麼以前不會痛,而現在才會痛呢?
這樣的對話內容,相信不管是醫護人員,或者是病患本身,
甚至是病患的家屬,大多不會感覺陌生。
其實,當你發生病痛的那一刻,正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主要的錯不在那根稻草,而是包含那根稻草及所有以前的稻草!
我常告訴患者,所有脊椎的問題,除了外力的撞擊外,絕大部分都是長期累積造成的。
大家要先有一個觀念,骨骼的位置是肌肉決定的!
雖然骨頭是硬的,但是全身的骨頭有兩百多塊,
如果沒有肌肉,那骨頭是撐不起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外貌。
尤其是脊椎,從尾骨到第一頸椎,大約將近有30塊骨頭。
如果今天讓大家來玩疊疊樂,在沒有任何的輔助工具下,
我想沒有人可以把所有的脊椎骨,排成我們所認知的樣子。
但人體的肌肉就是天然的輔助工具!
大家想想,如果我把肌肉比喻成橡皮筋,
那只要連結脊椎骨的其中一條橡皮筋,它的張力慢慢改變了,
整排的脊椎骨是不是就會開始慢慢歪斜?
加上人體本身的本體感覺,以及回正反應,
導致原先的C型脊椎側彎,慢慢演變成S型側彎,甚至是W型側彎!
這些側彎會是在你用X光檢測出來的那一刻才發生的嗎?
還是前一天?前一個星期?前一個月?
事實上至少都是前半年以上了!
只是因為那時的症狀都不甚明顯,因此很多人都會忽略!
而如果要治療或者說預防脊椎側彎,大家認為重點應該放在脊椎骨還是肌肉呢?
相信現在大家的答案一定都是“肌肉”。
只是就目前情形,有多少人把重心放在肌肉的呢?
而這個情形,是不是跟能量體的觀念是一樣的!
在能量醫療的觀念上,中醫講求的是經絡,而西藏說的是脈輪與能量體的觀念。
單從能量體的觀念上來說,最常見的有分成七層。
其中最靠近肉體的稱為乙太體,第二層稱為情緒體,再來是理智體…等等。
這三層對肉體的影響會比較明顯,尤其是乙太體!
我認為乙太體其實就是直接對應著肉體!只是肉體是物質的,而乙太體是能量的!
如果能量體的這個名詞,會讓人覺得太空洞,那就從心理學來思考。
相信在心理學的觀念上,大家都不否認一個人的理智還有情緒,是會影響肉體的健康。
但我認為這樣的說法,其實是跳過乙太體了!
嚴格來說,應該是理智體會先影響到情緒體,然後再影響到乙太體,
最後是因為乙太體的改變,才導致肉體的病變發生!
這中間的關係都是相對的。
也就是說,如果肉體相對於脊椎骨,那乙太體就是肌肉;
如果乙太體對應於脊椎骨,那情緒體就是肌肉;
如果情緒體對應脊椎骨,那理智體就是肌肉…以此一直延伸下去!
因此套上預防脊椎側彎的觀念來看,要保持身體的健康,預防疾病的產生,
重點要先放在乙太體上面!
在脊椎側彎的例子上,檢測肌肉的張力比照X光來的重要。
而在保持身體健康的例子上,檢測乙太體的健康也比檢測血液數據,
或者CT、MRI…等等重要!
但是有多少人注意到這個觀念呢?
非外力撞擊的脊椎側彎,幾乎都是日積月累造成的;
大部分的慢性病,包含癌症,也都是很長一段時間累積才造成的。
不知有沒有人想過,只要在放上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前,
開始做移除稻草的動作,那“駱駝就不會垮了”!
等駱駝垮了,才開始要醫治駱駝,跟提早移除駱駝身上的稻草,哪一個容易呢?
等到駱駝垮了,那就沒駱駝可以搬運稻草了!
但適時的移除駱駝身上的稻草,那駱駝是不是還可以繼續搬運稻草呢?
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大家多放些心思在能量體的保養,
那肉體就可以繼續健康的運作好幾年的!
因為“肌肉決定骨骼位置,能量決定肉體健康”啊!
不過有人認真想過,為什麼會脊椎側彎?為什麼會駝背嗎?
除了外力的撞擊之外,一個健康的人會因為睡一覺,隔天起來就駝背,就脊椎側彎了嗎?
應該不可能吧!那為什麼脊椎會自己歪掉呢?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你已經種下脊椎側彎或駝背的種子呢?
這個問題跟身體其他的內科疾病一樣,
沒有人前一天健康,隔一天就癌症、糖尿病、心臟病…等等。
那又是什麼時候開始,你的身體已經在往疾病之路邁進了呢?
在量子物理領域裡,應該有人聽過“量子的跳躍”,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跟中國一句俗語,“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類似的意思。
這兩句話都是在告訴大家,“持續微不足道的改變,最後會有驚人的成果”!
量子領域的世界不是一般人可以輕易看見或想像的,因此我先用中國的俗語來做說明。
首先請大家想一想,一根稻草會重嗎?我認為沒有人會相信一根稻草可以壓垮駱駝。
但是當在放這一根稻草之前,在駱駝的身上已經有放十億根稻草了呢?
最後新放的稻草,駱駝還挺的住嗎?
在臨床上最常聽見患者問的一句話就是:為什麼我會駝背?或為什麼我會有癌症?
但當醫師告訴他們一些日常生活的小細節,就是造成這些病痛的主因時。
患者又往往會疑問地說:可是我這樣做已經十幾年了啊?
為什麼以前不會痛,而現在才會痛呢?
這樣的對話內容,相信不管是醫護人員,或者是病患本身,
甚至是病患的家屬,大多不會感覺陌生。
其實,當你發生病痛的那一刻,正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主要的錯不在那根稻草,而是包含那根稻草及所有以前的稻草!
我常告訴患者,所有脊椎的問題,除了外力的撞擊外,絕大部分都是長期累積造成的。
大家要先有一個觀念,骨骼的位置是肌肉決定的!
雖然骨頭是硬的,但是全身的骨頭有兩百多塊,
如果沒有肌肉,那骨頭是撐不起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外貌。
尤其是脊椎,從尾骨到第一頸椎,大約將近有30塊骨頭。
如果今天讓大家來玩疊疊樂,在沒有任何的輔助工具下,
我想沒有人可以把所有的脊椎骨,排成我們所認知的樣子。
但人體的肌肉就是天然的輔助工具!
大家想想,如果我把肌肉比喻成橡皮筋,
那只要連結脊椎骨的其中一條橡皮筋,它的張力慢慢改變了,
整排的脊椎骨是不是就會開始慢慢歪斜?
加上人體本身的本體感覺,以及回正反應,
導致原先的C型脊椎側彎,慢慢演變成S型側彎,甚至是W型側彎!
這些側彎會是在你用X光檢測出來的那一刻才發生的嗎?
還是前一天?前一個星期?前一個月?
事實上至少都是前半年以上了!
只是因為那時的症狀都不甚明顯,因此很多人都會忽略!
而如果要治療或者說預防脊椎側彎,大家認為重點應該放在脊椎骨還是肌肉呢?
相信現在大家的答案一定都是“肌肉”。
只是就目前情形,有多少人把重心放在肌肉的呢?
而這個情形,是不是跟能量體的觀念是一樣的!
在能量醫療的觀念上,中醫講求的是經絡,而西藏說的是脈輪與能量體的觀念。
單從能量體的觀念上來說,最常見的有分成七層。
其中最靠近肉體的稱為乙太體,第二層稱為情緒體,再來是理智體…等等。
這三層對肉體的影響會比較明顯,尤其是乙太體!
我認為乙太體其實就是直接對應著肉體!只是肉體是物質的,而乙太體是能量的!
如果能量體的這個名詞,會讓人覺得太空洞,那就從心理學來思考。
相信在心理學的觀念上,大家都不否認一個人的理智還有情緒,是會影響肉體的健康。
但我認為這樣的說法,其實是跳過乙太體了!
嚴格來說,應該是理智體會先影響到情緒體,然後再影響到乙太體,
最後是因為乙太體的改變,才導致肉體的病變發生!
這中間的關係都是相對的。
也就是說,如果肉體相對於脊椎骨,那乙太體就是肌肉;
如果乙太體對應於脊椎骨,那情緒體就是肌肉;
如果情緒體對應脊椎骨,那理智體就是肌肉…以此一直延伸下去!
因此套上預防脊椎側彎的觀念來看,要保持身體的健康,預防疾病的產生,
重點要先放在乙太體上面!
在脊椎側彎的例子上,檢測肌肉的張力比照X光來的重要。
而在保持身體健康的例子上,檢測乙太體的健康也比檢測血液數據,
或者CT、MRI…等等重要!
但是有多少人注意到這個觀念呢?
非外力撞擊的脊椎側彎,幾乎都是日積月累造成的;
大部分的慢性病,包含癌症,也都是很長一段時間累積才造成的。
不知有沒有人想過,只要在放上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前,
開始做移除稻草的動作,那“駱駝就不會垮了”!
等駱駝垮了,才開始要醫治駱駝,跟提早移除駱駝身上的稻草,哪一個容易呢?
等到駱駝垮了,那就沒駱駝可以搬運稻草了!
但適時的移除駱駝身上的稻草,那駱駝是不是還可以繼續搬運稻草呢?
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大家多放些心思在能量體的保養,
那肉體就可以繼續健康的運作好幾年的!
因為“肌肉決定骨骼位置,能量決定肉體健康”啊!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心得分享2
在前一篇黃帝內經的文章中,已經有研究過春、夏、秋三個季節,
另外還有冬跟長夏兩個季節還沒研究,因此繼續探討這兩個季節。
在中醫觀念裡,冬天對應的是人體的腎臟,對應的俞穴在腰股部位。
中醫有一句話“腰者腎之府”,意思就是說,身體的腰部跟腎會很有關係。
當中提到腎出了問題時,很常會提到一個症狀“腰膝酸痛、無力”,
甚至會有腳跟痛的症狀。為什麼?
因為這些地方都是腎經與膀胱經循行的部位!
在中醫觀念裡,大家一定常聽到“腎與膀胱相表裡”,指的就是這兩者會互相影響。
很多腰痛、薦椎痛甚至尾骨附近牽連到膝蓋內側疼痛,
或者是再往下延伸到腳跟內側疼痛的患者,都是屬於腎氣不暢的問題!
因此在這類問題上,從腎與膀胱的經筋著手,效果會非常明顯。
而俞穴的選取上,常用的有八髎穴跟委中穴…等等,
正好就是經文提到的腰股部位。
另外,冬天是寒冷的季節,在這樣的天氣下,
人體的氣血經絡運行容易有受阻的情形,
因此會有手腳冰冷甚至是四肢動作不順且痛的症狀。
這時身體的症狀已經不只是筋骨的問題,還有很嚴重的內科問題。
而且在中醫的病情判斷上,通常認為屬於肝腎的疾病,都是經年累月造成的,
要單靠外治手法達到顯著療效,是需要耐心的。
因此對於這一類的患者,我會強烈建議搭配溫補腎氣的中藥調理。
這樣才能盡快脫離不適。
一般人常聽到的季節都已經有對應的臟腑了,
但是在中醫理面好像還有一個重要的臟腑“脾臟”沒有討論到,
那脾臟對應的是哪個季節呢?
在黃帝內經的其他經文中有提到,脾臟對應的是每個季節的最後18天!
也就是說每個季節都會跟脾臟互相對應到!
而在某些經文中,會把這幾個分散到四個季節中的時段集中稱為長夏,
因此如果在其他經文中看到長夏,那對應的就是五臟中的脾。
我常提到中醫的一句話“脾胃為後天之本”,
也常強調“先天生後天,後天養先天”的觀念。
畢竟先天的遺傳不是我們能要求與控制的,
因此我們更需要從自己能控制的後天來保養,那就是保養脾胃的觀念!
脾在中醫的觀念是主食物的運化,因此如果脾受傷了,
那就沒有辦法消化吃進去的食物,進而產生拉肚子的症狀。
這是大部分人對中醫脾胃的論點,不過在金匱真言論裡面有提到一個特別的觀念,
我再把經文補充一次。“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
在這句經文中提到,脾的對應俞穴在“脊”!為什麼?
我稍微將四個季節對應的臟腑,及對應的俞穴部份做個整理。
肝對應的是頸項部,大約是頸椎的部位;
心對應的是胸脅部,大約在第七到十二胸椎的部位;
肺對應的是肩背部,大約是第一到第六胸椎的部位;
而腎對應的是腰股部,大約在腰薦椎跟尾骨的部位。
而前面我有提到,黃帝內經將脾對應的時間,分布到四個季節裏面。
那在對應身體的部位上,簡單的說就是對應到整條脊椎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一句經文提到“脾的俞穴在脊椎”。
在中醫的觀念上,我很強調脾胃這個後天之本;
在西醫的生理解剖上,我很重視脊骨神經學,而這正是“脊健康”的核心觀念!
因為在整個養身保健上,必須從根本做起。而根本在哪裡?
不管是從西醫來看,或是中醫來看,
甚至是能量的觀念來看(脈輪觀念也是強調脊椎的),全都是以脊椎為根本。
因此如果能讓脊椎達到健康的狀態,那身體就可以達到一個“極健康”的狀態!
在經文的最後,其實還是在提醒大家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陽氣!
只要在冬天不要做消耗陽氣的事情,就不會有像剛剛所描述的那些症狀產生。
從這邊可以發現,黃帝內經很強調自身與大自然的協調。
首先一定要先養好自己的正氣,這樣才不會稍受風寒即有症狀。
但即使正氣充足了,也絕不會建議你去對抗大自然的暴風戾氣。
因為“對抗就是消耗”,有消耗就有可能不足,有不足就容易生病!
看到這邊,你還會覺的養身一定要做很多事嗎?
其實黃帝內經是告訴你,養身不一定要做很多事,
有時“無為”或者說“順勢而為”就是最佳的養身方式!
既然四時的觀念,已有進一部的補充,
那中醫的另一個觀念“陰陽”,當然也就會再進一部的作補充囉。
首先看一段經文:“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故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
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在這一段經文的前一句話,主要再次強調,人體的陽氣也就是精氣,是一個人的根本。
如果能在冬天做好“藏精”的保養,那就不會有接下來春夏秋冬…等等的病變產生。
再來就進入到陰陽的觀念。
除了一年四季可以有陰陽的分類,當然一天也可以有陰陽的分類。
例如清晨到正午,是白天陽氣中最旺的時候,所以稱為陽中之陽。
而正午到黃昏呢?雖然仍在白天,但因為已經慢慢要轉變成黑夜,所以就稱為陽中之陰。
同理,黃昏到深夜是黑夜中陰氣最盛的時候,因此稱為陰中之陰。
而深夜到清晨,又是另一個白天陽氣的開始,所以稱為陰中之陽。
如果要把一天對應到四季的變化上,那日出對應的就是春天,而日中對應夏天,
黃昏對應秋天,深夜則對應到冬天。
上面描述的是屬於大自然的陰陽,那人體也有這類的對應嗎?
當然是有的!請看接下來的經文:“故人亦應之。
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
言人身之藏府中陰陽。則藏者為陰,府者為陽。
肝、心、脾、肺、腎,五藏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府皆為陽。
所以欲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者,何也?
為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皆視其所在,為施針石也。
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
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此皆陰陽表裡,內外雌雄相俞應也,故以應天之陰陽也。”
經文首先提到,人體的內部屬陰,外部屬陽。
但如果從外部再分的話,則背部屬陽而腹部屬陰。
那對人體臟腑做區分的話,那五臟屬陰,六腑屬陽。
假若再對五臟做區分的話,那心屬於陽中之陽,
肺為陽中之陰,肝為陰中之陽,腎為陰中之陰,而脾稱為陰中之至陰!
當然,如果要繼續再細分下去,那絕對是無止境的一條路。
而這就是中醫診斷與治療的核心觀念,每個陰陽都可以再延伸出各自的陰陽!
那應該有人會擔心,如此無止境的延伸下去,要怎麼治病呢?
其實中醫的治療很簡單,就只有一個觀念“陰病陽治、陽病陰治”!
只要能辨明疾病症狀之陰陽,那針灸、用藥之陰陽也就出現了!
一串葡萄上有二、三十顆的葡萄,
你會一顆葡萄一顆葡萄的拿,還是從頭一把抓起呢?
對應到身體的疾病,一串葡萄的頭是病因,
而每一個葡萄即是症狀,治病時眼中不該只有症狀!
另外還有冬跟長夏兩個季節還沒研究,因此繼續探討這兩個季節。
在中醫觀念裡,冬天對應的是人體的腎臟,對應的俞穴在腰股部位。
中醫有一句話“腰者腎之府”,意思就是說,身體的腰部跟腎會很有關係。
當中提到腎出了問題時,很常會提到一個症狀“腰膝酸痛、無力”,
甚至會有腳跟痛的症狀。為什麼?
因為這些地方都是腎經與膀胱經循行的部位!
在中醫觀念裡,大家一定常聽到“腎與膀胱相表裡”,指的就是這兩者會互相影響。
很多腰痛、薦椎痛甚至尾骨附近牽連到膝蓋內側疼痛,
或者是再往下延伸到腳跟內側疼痛的患者,都是屬於腎氣不暢的問題!
因此在這類問題上,從腎與膀胱的經筋著手,效果會非常明顯。
而俞穴的選取上,常用的有八髎穴跟委中穴…等等,
正好就是經文提到的腰股部位。
另外,冬天是寒冷的季節,在這樣的天氣下,
人體的氣血經絡運行容易有受阻的情形,
因此會有手腳冰冷甚至是四肢動作不順且痛的症狀。
這時身體的症狀已經不只是筋骨的問題,還有很嚴重的內科問題。
而且在中醫的病情判斷上,通常認為屬於肝腎的疾病,都是經年累月造成的,
要單靠外治手法達到顯著療效,是需要耐心的。
因此對於這一類的患者,我會強烈建議搭配溫補腎氣的中藥調理。
這樣才能盡快脫離不適。
一般人常聽到的季節都已經有對應的臟腑了,
但是在中醫理面好像還有一個重要的臟腑“脾臟”沒有討論到,
那脾臟對應的是哪個季節呢?
在黃帝內經的其他經文中有提到,脾臟對應的是每個季節的最後18天!
也就是說每個季節都會跟脾臟互相對應到!
而在某些經文中,會把這幾個分散到四個季節中的時段集中稱為長夏,
因此如果在其他經文中看到長夏,那對應的就是五臟中的脾。
我常提到中醫的一句話“脾胃為後天之本”,
也常強調“先天生後天,後天養先天”的觀念。
畢竟先天的遺傳不是我們能要求與控制的,
因此我們更需要從自己能控制的後天來保養,那就是保養脾胃的觀念!
脾在中醫的觀念是主食物的運化,因此如果脾受傷了,
那就沒有辦法消化吃進去的食物,進而產生拉肚子的症狀。
這是大部分人對中醫脾胃的論點,不過在金匱真言論裡面有提到一個特別的觀念,
我再把經文補充一次。“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
在這句經文中提到,脾的對應俞穴在“脊”!為什麼?
我稍微將四個季節對應的臟腑,及對應的俞穴部份做個整理。
肝對應的是頸項部,大約是頸椎的部位;
心對應的是胸脅部,大約在第七到十二胸椎的部位;
肺對應的是肩背部,大約是第一到第六胸椎的部位;
而腎對應的是腰股部,大約在腰薦椎跟尾骨的部位。
而前面我有提到,黃帝內經將脾對應的時間,分布到四個季節裏面。
那在對應身體的部位上,簡單的說就是對應到整條脊椎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一句經文提到“脾的俞穴在脊椎”。
在中醫的觀念上,我很強調脾胃這個後天之本;
在西醫的生理解剖上,我很重視脊骨神經學,而這正是“脊健康”的核心觀念!
因為在整個養身保健上,必須從根本做起。而根本在哪裡?
不管是從西醫來看,或是中醫來看,
甚至是能量的觀念來看(脈輪觀念也是強調脊椎的),全都是以脊椎為根本。
因此如果能讓脊椎達到健康的狀態,那身體就可以達到一個“極健康”的狀態!
在經文的最後,其實還是在提醒大家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陽氣!
只要在冬天不要做消耗陽氣的事情,就不會有像剛剛所描述的那些症狀產生。
從這邊可以發現,黃帝內經很強調自身與大自然的協調。
首先一定要先養好自己的正氣,這樣才不會稍受風寒即有症狀。
但即使正氣充足了,也絕不會建議你去對抗大自然的暴風戾氣。
因為“對抗就是消耗”,有消耗就有可能不足,有不足就容易生病!
看到這邊,你還會覺的養身一定要做很多事嗎?
其實黃帝內經是告訴你,養身不一定要做很多事,
有時“無為”或者說“順勢而為”就是最佳的養身方式!
既然四時的觀念,已有進一部的補充,
那中醫的另一個觀念“陰陽”,當然也就會再進一部的作補充囉。
首先看一段經文:“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故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
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在這一段經文的前一句話,主要再次強調,人體的陽氣也就是精氣,是一個人的根本。
如果能在冬天做好“藏精”的保養,那就不會有接下來春夏秋冬…等等的病變產生。
再來就進入到陰陽的觀念。
除了一年四季可以有陰陽的分類,當然一天也可以有陰陽的分類。
例如清晨到正午,是白天陽氣中最旺的時候,所以稱為陽中之陽。
而正午到黃昏呢?雖然仍在白天,但因為已經慢慢要轉變成黑夜,所以就稱為陽中之陰。
同理,黃昏到深夜是黑夜中陰氣最盛的時候,因此稱為陰中之陰。
而深夜到清晨,又是另一個白天陽氣的開始,所以稱為陰中之陽。
如果要把一天對應到四季的變化上,那日出對應的就是春天,而日中對應夏天,
黃昏對應秋天,深夜則對應到冬天。
上面描述的是屬於大自然的陰陽,那人體也有這類的對應嗎?
當然是有的!請看接下來的經文:“故人亦應之。
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
言人身之藏府中陰陽。則藏者為陰,府者為陽。
肝、心、脾、肺、腎,五藏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府皆為陽。
所以欲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者,何也?
為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皆視其所在,為施針石也。
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
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此皆陰陽表裡,內外雌雄相俞應也,故以應天之陰陽也。”
經文首先提到,人體的內部屬陰,外部屬陽。
但如果從外部再分的話,則背部屬陽而腹部屬陰。
那對人體臟腑做區分的話,那五臟屬陰,六腑屬陽。
假若再對五臟做區分的話,那心屬於陽中之陽,
肺為陽中之陰,肝為陰中之陽,腎為陰中之陰,而脾稱為陰中之至陰!
當然,如果要繼續再細分下去,那絕對是無止境的一條路。
而這就是中醫診斷與治療的核心觀念,每個陰陽都可以再延伸出各自的陰陽!
那應該有人會擔心,如此無止境的延伸下去,要怎麼治病呢?
其實中醫的治療很簡單,就只有一個觀念“陰病陽治、陽病陰治”!
只要能辨明疾病症狀之陰陽,那針灸、用藥之陰陽也就出現了!
一串葡萄上有二、三十顆的葡萄,
你會一顆葡萄一顆葡萄的拿,還是從頭一把抓起呢?
對應到身體的疾病,一串葡萄的頭是病因,
而每一個葡萄即是症狀,治病時眼中不該只有症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