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療癒包含三個層面:身體、情緒與意識三者中以意識層面為療癒最終之目的,因為所有的療癒皆須被療癒者主動且有意願的參與,在此我提供四種自我療癒課程的教授: 擴大療癒法一階工作坊 臼井靈氣工作坊

亢達里尼靈氣工作坊雪白治療系統工作坊

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心得分享3

有關大自然四時運行的原理,以及違反自然規則時的病變,在前兩篇文章中已經有所說明。
接下來在四氣調神大論還有一段經文,是更加詳細的說明違反四時造成的病機變化。
尤其中醫強調的是陰陽的交流,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的一個觀念,不是絕對的二分法。
在接下來的經文就可以稍微發現這個奧妙。

經文曰:“天氣清淨,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
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
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槁不榮。
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
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在大自然中,天為陽、地為陰。
但是天氣需要下降,地氣需要上升,才能讓這個大自然合為一體。
不然天獨自亢於上,地獨自存於下,生於中間的萬物不就被迫要二選一了嗎?
但是真的二選一,那萬物還能活著嗎?
你有看過動物或者植物是飄浮在半空中的嗎?
或者哪一種動物與植物可以完全存在於地表之下,而不需要有任何的空間呢?
答案應該都是沒有的吧!

沒錯,在中醫裡面也有這樣的觀念,所謂“獨陽不生,孤陰不長”。
陰陽兩者必須互相轉化,藉由這轉化的動能,才能帶動萬物在這中間生存。
中醫常講“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
這就是陰陽兩極的轉化,藉由這個轉化,萬物才能生存。
經文中所云:“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
指的就是陰陽無法互相轉化,所謂的上下不相交通。
在接下來的經文就提到,當陰陽不能互相交通的時候,萬物就會死亡,
即使是名貴的樹木也是一樣!

但是大自然只要有上下之氣互相交通就可以了嗎?
當然也不是這樣!
因為這個陰陽之氣的交流,必須是和緩的。
如果天地之氣的交流像颱風天,或者雷雨交加的氣候,
那活在這天地之間的生物,還是沒有辦法生存。
這一段經文不止單純提到大自然的天地相交,也比喻到人體的上下之氣必須相交。
這邊的觀念會跟中醫一個有名而無形的器官有關,那就是“三焦”。
提到中醫的五臟六腑,基本上大家應該都還可以想像,
因為在身體上確實也都有相對應的器官存在。
但是三焦,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這邊先簡單的說明,三焦主要是依據功能,將身體分成三個部份。
上焦的部位在橫隔膜以上,主氣化;
中焦的部位在橫隔膜與肚臍之間,主飲食的運化與吸收;
下焦的部位在肚臍以下,主二便的排泄。
但是初步這樣看來,很難想像三焦是如何交流的。這時就需要引進臟腑的觀念。
下焦主要的臟腑是肝腎,而腎在中醫是水火二臟。
尤其是腎火的部份,中醫認為這是人體的生命之火,
整個身體的活動力就是由腎火來提供的。

將人體比喻成一個小天地,那肺就是上蓋。
所有的飲食存放到中焦脾胃之後,需要腎火來加以運化。
如同煮食物的時候,鍋子比喻成脾胃,下面的爐火比喻成腎火。
將食物煮沸之後,會有蒸氣的上升,當蒸氣碰到鍋蓋,就像身體的肺一樣,
水滴會再慢慢的沿著鍋蓋而滑落回鍋子。
整個腎火往上的蒸騰作用,與肺氣肅降的作用,就讓身體裡面產生了上下相交的動能。
該段經文的最後提到,聖人因為可以保持好這個動態平衡,所以可以不生病。

另外還有一段經文提到的也是類似的觀念,不過就更強調有關陰陽的養生法則。
經文如下:“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
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
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
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
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經文中分別有提到,逆四時之氣所導致的病機與症狀,
這些與前面談四時自然運行法則時相似,所以不再多做說明。
大家可以發現,在最後的這段經文裡面特別強調陰陽!
甚至強調順從陰陽則生,違逆陰陽則死!
那何謂順從呢?簡單的說就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稍為分開來探討就是:春養少陽、夏養太陽、秋養太陰、冬養少陰。
而經文的最後一句話“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更是養生的重點。
所謂預防重於治療裡的預防,指的就是這邊的意思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