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討論了春天與夏天的作息方式,接下來當然就繼續討論秋天跟冬天的經文,
看看黃帝內經對這兩個季節的看法。
在看秋天的經文之前,我先補充一下,
中醫養生氣之道與四時之令的關係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對應到經文的內容,大家應該可以很清楚的發現,這就是中醫四時養生的重點。
回到秋天的經文:“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
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大自然氣的變化,從春天緩慢的舒展發陳,也就是所謂“生”的階段,
進入到夏天所謂的蕃秀,也就是整個生命力最極致舒發的“長”的階段,
然後慢慢的要進入所謂“秋收”的階段。
這時大自然已經不再強求生命力的展現,反而是開始轉換態度,準備對抗嚴冬!
因此這時的作息就會慢慢增加休息的時間,轉而變成早睡早起,而不是晚睡早起了!
相對於春天跟夏天的晚睡時間是在11點,在秋天的早睡時間我會建議提前一個時辰,
也就是大約在9~11點這段期間就要準備上床睡覺。
而早起的時間一樣會是落在5~7點這個時段,以助於身體廢物的排除,還有飲食的消化吸收。
另外,秋天在五行中是屬金,
金屬之類的製品在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兵器,因此秋天會有所謂的肅殺之氣。
而在五臟裡面,肺臟的五行屬性是屬金,
而肺氣正常的功能是“肅降”,也就是說肺氣不宜往上衝。
因為肺氣上衝就會出現咳嗽或者氣喘的症狀!
對應到秋天的落葉,不都在提醒著人們,
在秋天的時候是要開始為身體的陽氣作收藏的準備了!
因此經文提到要“使志安寧,收斂神氣,無外其志”,
講的都是希望讓原本外放的陽氣,慢慢的回藏在身體。
如果在秋天能把這些工作做好,那就不怕面對接下來的嚴冬了。
但是如果沒做好的話,會有什麼變症呢?
經文提到“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沒錯,秋氣主降,肺氣也主降,
所以如果違反這個作息原則,硬要讓氣升的話,那就會傷到肺。
這時就會是比較單純的上呼吸道症狀,與由夏天作息不正常而導致的腸胃型感冒不同。
而冬天為什麼會有飧洩的症狀呢?
在五行關係裡面,肺金是由脾土所生,但因為患者在秋天的作息違反自然,導致肺金虛,
這時就需要脾土之氣來補充肺金。
等到冬天的時候,脾胃之陽因為在秋天的過度耗損,
加上冬天陰寒之氣的入侵,造成脾胃功能不佳。
這時候就會有所謂完榖不化的情形,而完榖不化即所謂的飧瀉。
既然吃下去的東西都不能消化吸收,就原型的排出,當然身體就沒有辦法得到養分,
那又怎麼儲藏養份呢,也就是經文的“奉藏者少”囉。
看完秋天之後,接下來就是有關冬天的作息了。
經文內容如下:“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在冬天就非常強調陽氣的儲藏囉,因此在作息上會變成早睡晚起!
早睡的時間我一樣會建議是在晚上的9~11點之間入睡,而晚起的話是可以幾點才起床呢?
我會建議是比5~7點的時間晚一個時辰,也就是7~9點的時間在起床,
務必等到太陽升起了,才不會耗損到身體的陽氣!
而一般的活動該注意什麼呢?其實這時最主要該做的,就是不要無謂的耗散陽氣!
經文提到“使志若伏若匿,去寒就溫,無洩皮膚”,強調的正是這個意思。
也就是說冬天一定要穿長袖、長褲、襪子、包鞋…等等,
盡量讓身體的皮膚完全的受到保護,不要浪費身體的能量。
要讓身體能好好儲存陽氣,以備在春天的時候,可以有充分的能量去舒展身體的氣機。
這是冬天養藏的道理,但如果沒有這樣做的話,會有怎樣的情形呢?
經文云“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在上一篇文章我有提到,腎陽是先天之本,是生命力的根源,
如果在冬天的時候,不能好好的保護腎陽,反而是過度的消耗,當然就會傷到腎氣囉。
那腎氣受傷會怎樣呢?
既然腎陽為生命力的根源,如今腎陽受傷等同先天不足,
在隔年的春天就沒有辦法抵抗早春的寒氣,
這時身體四肢就容易冰冷,筋骨也容易有無力的症狀。
這樣一來,容易在隔年覺的容易疲倦、沒有活力!
以上是黃帝內經所建議,遵循大自然四時之氣的養生方法。
從經文來看,養生原來就只是這麼簡單的事,
只要順從大自然的變化,不需要太多的慾望,健康就會自然而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