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療癒包含三個層面:身體、情緒與意識三者中以意識層面為療癒最終之目的,因為所有的療癒皆須被療癒者主動且有意願的參與,在此我提供四種自我療癒課程的教授: 擴大療癒法一階工作坊 臼井靈氣工作坊

亢達里尼靈氣工作坊雪白治療系統工作坊

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

瑜珈初體驗1

就我的認知與經驗當中,我知道在台灣有相當多的人在練習瑜珈,
而我自己對於瑜珈的認知也以很奇特的觀念轉變。
在十多年前,當時的我還在西醫的醫院裡面工作,
由於對於身體解剖的了解,以及當時患者所描述與展現的動作,
我當時認為“瑜珈只不過是一種拉筋運動,
而且如果沒做好暖身或過度勉強是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的”!

會有這樣的認知是因為,在我的患者中除了一般業餘練習的民眾之外,
也有不少是專業的瑜珈老師。
所以在當時的我也只能建議患者要量力而為,
甚至告訴他們瑜珈的很多動作是具有很高危險性的,千萬不要練習。
這樣的觀念在我的腦海中根植很久,
甚至到我接觸中醫一段時間之後,我還是說同樣的話一直在警惕我的患者。

直到大約三年前,當我開始接觸到能量的領域之後,
我開始對這樣的一個觀念產生一些疑問。
例如:瑜珈真的只是在拉筋嗎?
那阿斯坦加瑜珈又是什麼?
瑜珈只能用來減肥塑身嗎?
那在印度爲什麼幾乎每位修行者,不分男女都在做瑜珈呢?
而漸漸的,除了原本西醫與中醫的書籍之外,
我也開始接觸神秘學以及新時代的書籍
因為我發現在這些書籍中,有很多觀念都與古老的中醫相似,
而可惜的是這些古老中醫的觀念卻不是現代中醫所接受與傳授的。
因此我一直試著要找回正統中醫所失落的那塊領域。

隨著幾乎是每天不間斷在對自己的身體做能量上的自我療癒,
慢慢的有些另類的觀念飛進了我的大腦。
例如:生病只能吃藥嗎?
以及身體之所以會生病真的都是別人(例如:病毒或細菌甚至是身體的運轉模式)的錯嗎?
關於這些問題的答案,在西方醫學中當然都是肯定的,
甚至在現代中醫的觀念裡也都是肯定的。
但在古代中醫書籍裡卻似乎不是如此!

在去年我在某本瑜珈書看到‘陰瑜珈’這個名詞,
在那本書中對陰瑜珈也有初步的解釋,
當時我認為這似乎是個不錯的瑜珈,可以減少大部分練習瑜珈的民眾受傷的機會。
但因為我不確定我的想法是否正確,
因此就詢問了我的一位朋友,他本身也是瑜珈老師。
他在聽過我的想法與疑問之後,詢問了我願不願意去體驗看看陰瑜珈,
而這就是我今生以來的第一堂瑜珈課。

雖然那堂課是我的瑜珈初體驗,
而我試著將做瑜珈體位法時的思緒放在我的呼吸上,
以及造成我無法完成動作的僵硬肌肉上,
從不同的體位變換之中去思考這樣的動作是要拉哪一條肌肉,
並努力的在呼吸之間盡力的放鬆那些緊繃的肌肉。
在結束那堂親身體驗的課程之後,
我肯定的認為“陰瑜珈應該是所有初次接觸瑜珈者的首選”。

但為何是陰瑜珈呢?
當時的我只能從運動生理與解剖構造來思考,
因此答案是“陰瑜珈藉著較少動作的轉換,
可減少現代人因為過度單調的工作,
所造成拮抗肌群神經訊號傳遞延遲的傷害”。
講白話一點就是,緩慢的動作可以減少肌肉因為疲乏而造成拉傷。
我相信這樣的結論對於西醫或現代中醫是都可以接受的,
但卻無法解釋我另外的一些問題,
例如:修行者為何要作瑜珈呢?
我相信答案一定不是為了減肥,那是為了什麼?

是修行者為了展現自己身體的柔軟度嗎?
是修行者為了強調“他行,而你不行”嗎?
我相信真正的修行者絕不會為了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
而刻意的去表現這些高難度的體位法。
那是為了什麼呢?
關於這個答案,我慢慢的在一些關於能量或者新時代的書中體會到,
而這些觀念跟古代中醫所講的精氣神是相通的,
因為他們都提到了“呼吸與冥想”。

提到呼吸,一定有人會問:只要活著,有誰不會呼吸?
沒錯,大家都會呼吸,但有很多人的呼吸方式是錯誤的。
也許你會覺得驚訝,但這個觀念在我還在西醫時就知道了。
我曾在西醫院的胸腔內科實習過,
當時對於很多氣喘或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我們必須重新訓練他們正確的呼吸方式。

在身體解剖中我們知道,肺葉基本上左側有兩葉而右側有三葉,
而且肺葉看起來呈三角形,也就是上肺葉比較小,越下面的肺葉越大。
很多有氣喘或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他們在病症發作時會出現呼吸急促的情況,
這時大部分的人頂多把空氣吸到上肺葉,
因此能進行氧氣交換的只有上肺葉的肺泡。
當然這樣的氣體交換並不夠把體內的二氧化碳排出,
而二氧化碳的濃度提高便會一直刺激著我們的呼吸中樞
(沒錯,我們之所以會呼吸是因為二氧化碳的關係
因此如果一個人體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太低,他反而會停止呼吸的),
造成身體呼吸越來越急促,
當一個人的呼吸急促到一次吸氣的體積少於150毫升時,
那次的呼吸便稱為無效呼吸,到這個時候是要進行急救的。

而什麼是無效呼吸呢?
在解剖生理中我們發現,
人體的整個呼吸系統中有150毫升的空間稱為“dead space (死腔)”,
之所以稱這150毫升為死腔,
是因為在這些空間中並沒有辦法進行氧氣與二氧化碳的氣體交換,
簡單講就是這些空間中並沒有肺泡。
那這些空間包含哪些部分呢?
就是所謂的氣管、支氣管與微支氣管…等等。
這時我們就會用一些技巧的引導,讓患者從上胸腔的呼吸方式改成腹式呼吸,
漸漸的患者的呼吸頻率就會減緩,進而解除呼吸窘迫的危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