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所謂好的老師,應該很多家長的心中會浮現出,只要把小孩交給老師,小孩的課業就可以快速的進步。當然坊間的補習班也是如此強調老師的能力。例如他們會列出去年聯考的成績跟今年聯考的成績做比較,或者是上次段考的成績與這次段考成績的比較,以此強調他們的老師有多厲害。而能在越快速的時間內讓學生成績進步越多的老師,就會是目前大多數人認為的好老師了。但當謹以此為唯一的評斷標準時,有無可能出現出”假象”呢?
如果一個學生因為一個月沉迷在電玩上導致學業退步,那要彌補上一個月的空窗其實是不難的。但如果是有超過一年的空窗期甚至是一年以上空窗期的呢?這時要讓學生課業出現突飛猛進的最佳良藥會是甚麼?最常見的藥方就是”填鴨式教育”。因為要把理論講到學生理解是需要時間的。例如要一位有高中程度的學生在微積分的考試上拿高分,只要告訴他解題技巧即可。當看到甚麼樣的題目時,就帶入某一個解題的公式,而看到另外一種題目時,又可以使用某一種解題公式。如此一來即使學生不懂甚麼叫微積分,他一樣可以把標準答案告訴你。
但有些人的程度沒有那麼好,也就是說,即使他知道遇到某種類型的題目可以使用相對應的公式來解題,但是他的演算能力不足,那也是沒有辦法解出正確答案的。遇到這樣程度的學生,老師要如何讓他在最短的時間內一樣可以拿到高分呢?答案就是”題庫”。不管你懂不懂甚麼叫微積分,也不管你的演算能力如何,只要你能把題庫裡的所有題目跟答案背起來,那你一樣可以拿高分。對於這樣的現象你會覺得很天方夜譚嗎?這樣的方式在聯考上當然不容易成功,但是在一般的學校內是很容易成功的。尤其該補習班老師如果剛好也是在學校裡面教課的話,當某次的考題是由他出的時候,他就可以讓所有在他那邊補習的學生都事先看過題目,甚至連標準答案都先演練過很多次。
對於上述的情形我們都知道很扯,也不會認為這樣的老師是好老師,但是當大部分的家長都只以學生的成績來評斷老師的能力時,是否會讓某些老師只好這樣做呢?我相信大部分的老師都知道觀念的建立很重要,也知道填鴨式與背題庫的方式不是正常教學該出現的方式,但如果學生的程度真的差距太大,而家長又僅一直要求要見到立即性的顯著進步,這時能有多少老師不妥協呢?別忘了,教師基本上是一年一聘的!也因此就會產生所謂的惡性循環了,因為好的老師可能因為家長的抱怨,以及學校在升學壓力的考量下,慢慢地被趕出校園了!
而這樣的情形其實在醫生的領域也很常見。因為現在的患者都很害怕看到症狀,或者很害怕看到自己健康檢查的數值不在標準範圍裏面。好像只要檢查的數值超過標準範圍就會有立即的生命危險。因此只要身體有不舒服的症狀就希望醫師能立即解除,又或者沒事就天天量血壓與血糖,只要血壓或血糖一有異常就趕緊吃藥控制,卻忘了去思考是不是自己在當下因為天氣或者情緒的變化而導致血壓的異常,又或者是因為飲食上突然大量進食某些容易造成血糖急速變化的食物。當然,如果身體上的異常僅是當下因為某些特殊原因造成的,那在停止該異常的原因影響後,以藥物輔助性的治療是可行的,而且確實可以很快速的讓身體症狀消失,或者是檢查的數據恢復標準。
但如果是長期造成的病痛呢?這時如果仍僅一味的希望病痛可以快速消除,健檢數值可以快速恢復標準範圍,卻忽略了中間這段期間身體與心理狀態上的變化,那跟填鴨式教育甚至是背題庫教育有甚麼不同呢?但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希望身體的疼痛或者不適能立即消失,如果看一位醫生需要超過三次就不去看,甚至認為該位醫生的醫術不佳,那醫生會怎麼做呢?這其實就是台灣醫師為什麼很喜歡用類固醇或者抗生素的原因了。
而為什麼大部分的人認為中醫治病會很慢,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的人都是在西醫治療很長一段時間後,因為效果不佳才轉看中醫的。而從患者生病到接受西醫治療,這中間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了。而在西醫治療一段時間後才又因為效果不佳而尋求中醫治療,這當然又經過很長一段時間了。在經歷過兩段不算短的時間之後,卻希望中醫能立即”藥到病除”這不是很奇怪的想法嗎?如果中醫藥到病除的能力比西醫強,那患者為何不一開始就尋找中醫治療呢?為何在認為西醫比中醫有效的治療一年半載後,才回頭祈求中醫的”療效迅速”呢?
很多人都誤以為中醫的療效慢,其實就我的經驗來看,中醫的療效一點都不慢,尤其在對治療新形成的疾病,例如感冒。在經驗上只要能好好遵守中醫的邏輯治療,大多在三天內即可恢復。而且絕大部分的人在這三天內的精神還有食慾都是不錯的。但如果不是一感冒就找中醫治療,而是讓感冒變成長期的支氣管炎或者鼻子過敏,甚至是皮膚過敏或胃痛…等等(上述的症狀絕大部分都是因為感冒沒有治好的後遺症),這時才來找中醫治病,你能期望中醫一樣三天治好你的病痛嗎?如同一位連國中程度都不到的人,你能期望只要三天他就有能力解微積分的題目嗎?
對於上述患者的問題,我認為一個真正好的醫師當然是在整合出患者為何有這些症狀後,再一一調理而痊癒。相同的,對於一個只有國中程度學生,你必須讓他把高中的那一部分補上來,才有機會進到大學程度的微積分。這中間的過程是缺一不可,也不能揠苗助長的。尤其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學生不會解微積分,那問題絕對是因為該學生的能力不足,而不是微積分太難。相同的,一個人之所以會生病或者久病不癒,問題絕對是該患者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而不是該疾病故意只針對他。
而除了老師需要願意把學生遺失的那一部分一一填補上去,更重要的是學生自己要願意用功努力。相同的,當一位好的醫師在調理患者,希望把患者虛弱的身體調理好時,更重要的絕對是患者本身自己也要努力的調整飲食與作息。只有學生與老師或者患者與醫生都做好各自本分內的工作時,那才是真正的”療癒”,不然頂多就只是”修好”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