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療癒包含三個層面:身體、情緒與意識三者中以意識層面為療癒最終之目的,因為所有的療癒皆須被療癒者主動且有意願的參與,在此我提供四種自我療癒課程的教授: 擴大療癒法一階工作坊 臼井靈氣工作坊

亢達里尼靈氣工作坊雪白治療系統工作坊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從傷寒雜病論得到的一個省思1

大約從今年九月中開始,陸續幫幾位對傷寒雜病論有興趣的朋友上課。
藉此機會也讓我有動力再次的去看跟思考當初張仲景的條文,
以及後代醫家的見解。
當然我也發現這中間有因為年代的因素,以及各地傳抄的問題,
導致在條文上有一些差異。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也希望能找時間把這些東西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
但今天我想要去分享的是一個條文,
這個條文是在醫宗金鑑版本的傷寒論太陽中篇第38條。

條文原先是寫著: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
當下之,宜抵當丸。
抵當丸這一個方在目前可能用的人不太多,
甚至一般民眾如果知道這個方劑的組成成分可能會不太敢吃。
爲什麼?因為該方使用的藥有水蛭,還有所謂的蝱蟲,以及桃核跟大黃。
在煎服法上張仲景提到,一次用一升的水煮一顆抵當丸,
煮到水剩十分之七的時候服用。
在服用之後張仲景有提到“晬時當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首先補充一下古書的名詞說明,晬時是指一周時,
即一天的某一時辰到次日的同一時辰,也可以看成24小時的意思。
因此張仲景的意思是說,在服用了抵當丸之後,這個患者會大便出血,
而如果沒有大便出血的話,還要繼續吃的意思。
看到這裡我想應該有人會覺得很不可思議了。
如果依現代的醫療來看,假如一個醫生讓患者吃了中藥之後,
患者反而大便出血了,這個醫生應該很可能會被患者告吧!

但爲什麼現在的患者會有這樣的觀念?
其實這也是因為現在醫療給患者錯誤觀念的原因。
我們先想一想,爲什麼現在患者會有這樣錯誤的觀念呢?
因為現在的醫生們不喜歡看到症狀的存在,
尤其在抑制症狀的藥物非常的發達之後,
當然患者去醫院就是希望可以把症狀馬上的消除。

而這個條文提到傷寒有熱,也就是說這個患者應該有點感冒了,導致身體熱熱的。
少腹滿,一般的少腹大約指的是肚臍以下到恥骨之間的位置。
因此少腹滿就是指該部位會覺得脹滿的感覺。
接著條文寫著‘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
這在傷寒雜病論裡面有提到,如果一個人覺得少腹的部位有滿硬的感覺,
且小便也有不利的症狀時,通常會判斷為是膀胱的問題。
因為小便排不出來,所以造成少腹部的地方積有尿液,已至於有滿硬的症狀。

這時在傷寒雜病論裡使用的方劑是五苓散,可以來利小便以解除少腹滿的症狀。
但是這個條文提到的是‘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
也就是說張仲景當初認為,假若有一個患者出現這樣的一個症狀,
且小便又是通利的時候,但少腹又有滿硬的症狀,
代表身體在少腹部的地方一定有東西瘀積著排不出來。
但因為小便卻是通利的,所以瘀積的東西就不會在膀胱利裡面。

那我們先想想看,自然健康的身體在排除廢物的方式有哪些呢?
基本上最常見的有三種,不外乎流汗、小便跟大便。
而現在的症狀出現在中醫所謂的下焦,也就是肚臍以下的地方,
原則上是病在裡,所以不會用發汗的方式來排除。
因此只剩下小便跟大便兩種方式。
但條文提到患者自己的小便已經是通利的,
表示這個問題也不會在膀胱上面,就可以知道剩下大便的部分了。

這時候張仲景的觀念認為,這個患者的體內應該有一些瘀血積在身體少腹部的地方,
但位置不在膀胱所以跟小便無關,
這時候就需要使用一些行血甚至攻血的藥物來下這些瘀血。
然後抵當丸爲什麼會用這些藥呢?
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翻閱一下中醫藥物學的書。
取水蛭是因為水蛭是吸血的蟲,蝱蟲其實就是蚊蟲,
但有人認為這不是一般的蚊蟲,而是叮牛的蚊子,
是比較大隻的蚊子,當然也是吸血的蟲。
一種在水裡,另一種在陸地上,都是非常會吸血的蟲。
因此就認為使用這兩種蟲當藥物,可以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也許初聽到這樣的說法,大家會覺得很不科學,
但請大家仔細思考一下,這兩種動物爲什麼可以將血吸到他們的體內而不會凝固,
當然在他們體內必然有一些抑制血液凝固的物質。
而這邊張仲景之所以取這兩種蟲當藥物,主要也是在這樣的思考邏輯下使用的。
他認為身體裡面有瘀,必須用水蛭與蝱蟲來將瘀血化開。
而在將瘀血化開之後,就必須將這些瘀血排出體外,
因此他選了另外兩種藥物來作為排除瘀血的作用,一個是桃核,另一個是大黃。

如果有人吃過大黃的話就會知道,它是很強的攻下藥,
吃了以後會需要在馬桶上蹲一陣子的。
而桃核在中醫裡也有破血的效果。
因此張仲景選用水蛭與蝱蟲來化瘀血,
但瘀血化開了卻仍在原來的位置上,所以就使用桃核與大黃將這些瘀血推走,
使這些瘀血從大便排出。
這時候看到了瘀血被排出來,就出現所謂大便出血的現象。
而且張仲景認為瘀血如果沒有排出來的話,病是不會好的,
所以註明‘若不下者更服。’
也就是說必須繼續吃藥,吃到患者將瘀血排出來為止。

甚至在其他版本的傷寒雜病論條文中多了一句話‘可不餘藥’!
就是說,在抵當丸的方劑中共使用水蛭二十個、蝱蟲二十個、
桃核二十五個以及大黃三兩,
將這些藥搗篩為四顆藥丸,一次用一升的水煮一顆來服用。
那可不餘藥的意思,應該就是說這四顆都可以服用完,不用剩下。
很明白的說明要將裡面的瘀血排除乾淨的意思。

因為張仲景在方劑的服法上都有明確的註明要如何服用,
例如桂枝湯寫著‘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後服,不必盡劑。’
這就代表只要患者有出汗且病症有解,就可以不用再服藥了,
即使還剩下兩升的藥未服用完。
但在抵當丸反而是說‘可不餘藥’,
這就是張仲景在煎服法上強調且必須注意的地方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