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療癒包含三個層面:身體、情緒與意識三者中以意識層面為療癒最終之目的,因為所有的療癒皆須被療癒者主動且有意願的參與,在此我提供四種自我療癒課程的教授: 擴大療癒法一階工作坊 臼井靈氣工作坊

亢達里尼靈氣工作坊雪白治療系統工作坊

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

黃帝內經-陰陽離合論心得分享

在談了那麼多有關陰陽的觀念之後,這篇經文仍在談陰陽的變化,
不同的是,在這篇經文中有比較詳細的談論到經脈的部分。
首先摘錄一段經文於下:“黃帝問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
日為陽,月為陰,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人亦應之。
今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
岐伯對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
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
天覆地載,萬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名曰陰中之陰;
則出地者,命曰陰中之陽。陽予之正,陰為之主。
故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則天地四塞。
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之可數。”

黃帝問說:從大自然來看,天是陽,地是陰;日為陽,月為陰。
大自然一年是十二個月,共有三百六十天,這些都跟人體有所對應。
但在人身上卻有所謂的三陰三陽,看起來跟天地的陰陽似乎不相符合,
這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說:陰陽是無形的,是一種概念!
凡事都可以再劃分成陰與陽,如同樹狀圖一樣,一可變二,二可變四,四可變八…
以此下去,可以延伸到數千數萬,甚至是數不盡的!
雖然陰陽的變化可以無止盡的延伸,但是它的重點只有一個,
就是“萬事萬物在發展過程中的對立與合一的道理”!
也就是說,雖然陰陽可以無止盡的變化下去,
但是反推回來,最起始的源頭只有一個

大自然表面看起來,是天在上而地在下,相互之間好像沒有任何關係。
但是在這天地之間,卻有一股氣的流動,那就是“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
因為天地之間有這股氣的流動,所以萬物才能在天地之間化生。
接下來有兩個名詞要加以解釋,一個是陰中之陰,另一個是陰中之陽。
地是承載萬物的,那潛伏在地以下未出地面的,稱為陰處,又稱為陰中之陰。
因地與天相對的話稱為陰,但是就地來說又可以分陰陽。
那潛伏在地裡面的,即陰中之陰;而發露出在地面上的,就稱為陰中之陽了。

當天地之間的陰陽相互轉換是平順時,萬物就可以在這規律中正常的發育。
但如果天地之氣的轉換出現了異常,則萬物將會失去生機。
這陰陽的現象不只在大自然中是如此,對應到人身上也是看的到這樣的變化。
既然陰陽分離的話可以演變數千,結合回推卻只有一個道理的話,
陰陽的重點就是在離與合的觀念了。
因此黃帝就問三陰三陽之間離合的關係。

摘錄經文於下:“帝曰:願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也。
岐伯曰: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沖,太沖之地,名曰少陰,
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太陽根起於至陰,結於命門,名曰陰中之陽。
中身而上,名曰廣明,廣明之下,名曰太陰,太陰之前,名曰陽明,
陽明根起於厲兌,名曰陰中之陽。
厥陰之表,名曰少陽,少陽根起於竅陰,名曰陰中之少陽。
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
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陽。”

在正面回答三陰三陽離合之前,岐伯先對人體做了一些定義。
首先,就大自然來說,熱為陽而寒為陰;就人體來說,腹為陽而背為陰。
為了讓人與大自然是同方向的,因此岐伯就說:聖人站著面向南邊。
此時人體的前面就稱為廣明,後面就稱為太沖。
此時人面向南方,所以背是向著北方的,而北方屬水,對應到人體即膀胱與腎。
那膀胱是太陽,腎是少陰,陽應該在上面,而陰在下面,
所以說太沖之地名少陰,而少陰之上稱為太陽了。
接下來是內經第一次提到經脈的走向,
經文提到,足太陽經是根於至陰穴,而結於命門穴,這邊的命門穴即精明穴。
然後因為太陽是從少陰而發露上來的,
根據前面經文‘陰中之陰’與‘陰中之陽’的定義,
就得出太陽是陰中之陽的結論。

再來的經文一樣是劃地圖的問題。
首先,人如果以前後來劃分的話,則前為陽而後為陰;
那如果以上下來劃分的話,則上為陽而下為陰。
因此岐伯就說身體的上半部稱為廣明,而下半部就稱為太陰。
而在腿部的經脈分布上,陽明胃經正好在太陰脾經的前面,
因此經文說:太陰之前名曰陽明。
那陽明的經脈就根於厲兌穴,而與前面太陽、少陰相同的,
因陽明已經發露在太陰之上了,所以也稱為陰中之陽。

接下來的經文直接提到厥陰之表,名曰少陽。
這邊要先加入一個觀念,就是厥陰屬於陰盡的階段,
從陰陽的轉變來看,陰盡的話就應該陽生囉。
但因為這時的陽算是初生之陽,所以稱為少陽。
而從經脈來看,少陽是根於竅陰穴的。
而對應到前段經文提的陰中之陽的觀念,加上陽氣初生稱為少陽,
所以就稱為陰中之少陽囉。
到這邊是將身體的三陽經做了大略的說明。

再整理一下前面經文的意思,
將太陽、陽明與少陽之間的互相作用關係,從新的思考一下。
經文提到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
那簡單說,少陽就是太陽與陽明之間轉化的樞紐。
再來根據太陽為開,開有對外的意思,因此屬表;
而陽明為闔,闔有對內的意思,所以主裡。
因此就身體體表來看,體表的陽又可以分成太陽、陽明及少陽三個部份。
這三者的作用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因此看起來雖然分成三部份,
但主要都是指身體的陽氣,因此實際上還是合一的,就稱為陽!
到這邊是三陽經離合的觀念。

接下來再摘錄最後的經文:“帝曰:願聞三陰。
岐伯曰:外者為陽,內者為陰,然則中為陰,其衝在下,名曰太陰,
太陰根起於隱白,名曰陰中之陰。
太陰之後,名曰少陰,少陰根起於湧泉,名曰陰中之少陰。
少陰之前,名曰厥陰,厥陰根起於大敦,陰之絕陽,名曰陰之絕陰。
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
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陰。
陰陽(雩重)(雩重),積傳為一週,氣裡形表而為相成也。”

講完三陽經的離合後,黃帝又問了三陰經的離合。
岐伯便說:身體的外部屬陽,那內部就屬陰,因此‘中’就稱為陰。
還記得經文對陰中之陰,與陰中之陽的觀念嗎?
在下為陰,而足部的三條陰經都在肚臍以下,所以都稱為陰中之陰。
而太陰脈呢,是根於隱白穴;少陰脈在太陰脈的後面,是根於湧泉穴;
而厥陰脈是在少陰脈的前面,且根於大敦穴。

而經文對陰經也有開闔樞的說明,例如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
就三陽經來看,因太陽主表,有敷布陽氣以衛於外的作用,所以為開。
那太陰為什麼也是開呢?
太陰屬土,居中施布陰氣以灌溉四周,所以也稱為開。
而三陽經的陽明,有受納陽氣以支援內臟的作用,故為闔。
而三陰經的厥陰為陰盡,轉而受納陽氣以歸於內,故也稱為闔。
最後三陽經的少陽,因其居於半表半裡之間,有轉輸內外的作用,故稱樞。
而三陰經的少陰屬腎,當腎氣充足時,
則太陰的脾與厥陰的肝都能盡其開闔的功能,所以稱為樞。

跟三陽經的狀況一樣,陰也可以再細分成開闔樞三部份,
但是合一來看還是屬陰。
這就是陰與陽的離合關係!
最後經文提到,陰陽之氣在人體內循環不息,
藉由氣循行於形體之裡,而在行體的外在也會有所相對反應!
雖然陰陽的差異如此的大,但因為他們是相對的,所以他們也是相生的!
如同“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觀念,陰與陽不可能獨立存在,
所以他們雖然看起來不同,但本質上是相同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