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的道路,因此在療癒的道路上如果只想擁有”生”,卻不能接受”老病與死”,這是荒謬的。例如扁鵲是中國古代的名醫,古書記載他對虢國公子有起死回生的醫術能力。但即使是扁鵲這麼厲害的醫家,也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治癒的。因此他有整理出六種不治之症:「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臟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
相信大家對於這六種不治之症大多都可以理解與認同,除了第三點之外,而這也是我在臨床上最常遇到的問題。扁鵲所提的第三種不治之症,其實指的就是飲食起居不能適當這件事。而什麼是飲食起居不能適當呢?簡單舉幾個例子,如:天氣寒冷的時候只穿輕薄的衣服、吃過量生冷的食物(例如生菜、冰飲…等等)、熬夜、夏天躲在冷氣房…等等。這些很可能都是現代人習以為常的事情,但卻是連扁鵲這樣的神醫都自認無法治癒的!
也許有人會問:真有這麼誇張嗎?不就只是敖個夜、吹個冷氣、喝些冰飲…而已?確實,飲食作息的不適當並不會像從101上跳下來那樣有立即的生命危險,但飲食作息的不適當卻很像長期抽菸或嚼檳榔一樣的對身體產生傷害。簡單來說,扁鵲很明確的指出一個重點,那就是患者如果自己不願將病因排除,不管遇到在怎麼樣厲害的醫師也不可能治癒他的疾病。
而這一個重點不僅在中醫內科上成立,在中醫的傷科上一樣成立。所謂中醫的傷科主要指的就是一些運動傷害或者職業傷害…等等。最主要造成受傷的部位是身體的肌肉、韌帶與關節,而最常讓一般人感受到的症狀就是酸痛不適。這些問題並不會立即致命,但如果長期反覆發作也是會讓人深感困擾的。為什麼這些看起來不甚嚴重,甚至去做做SPA或者按摩就會緩解的痠痛,卻不能輕易的根治呢?重點當然還是要回到飲食作息上來思考。
以肌肉拉傷或者韌帶扭傷為例,在許多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這些傷只要好好的固定與休息大約三至四個星期,身體就可以自行修復了。既然身體自行就可以修復,那為什麼到醫院復健,中醫推拿了老半天卻還是一樣痠痛呢?最主要的原因除了老化的問題之外,就是患者本身並沒有好好將當初造成傷害的因子消除。
例如當初因為打球造成腳踝扭傷,原本只要做好復位與固定並且好好休息三至四個星期就會好,但他可能因為想要運動,所以沒有好好休息。而原本身體關節的組織有許多的感覺接受器可以去偵測外界的環境然後作適度的反射反應,但因為該關節受傷了,所以這些接受器也受傷了,導致對外界的偵測與反應變慢,如此一來就更容易造成該關節的微受傷。這些微受傷指的可以是原本沒有受傷的組織產生受損,也可以指剛修復的組織又再次的受傷。如此反覆下來當然就會造成該關節的軟組織產生沾黏,進而演變成怎樣都治不好的痼疾了!
而在飲食與保暖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許多的研究報告指出,身體自我修復的進行是靠身體的循環系統將養分帶到受傷組織,將廢物帶離受傷組織而完成的。因此只要循環的速度加快,就可以加速受傷組織的修復,因此才會有熱敷或者藥洗或泡熱水之類的治療方式。此時如果患者在冬天不懂將患處做好保暖,甚至還飲食寒涼性食物或者飲料;或夏天在冷氣房,還開著電風扇對患處猛吹,並且配上冰飲,當然會降低身體的循環速率,進而導致身體的修復變慢囉。
不只是腳踝扭傷的例子,其他像是久坐在辦公室造成的肩背僵硬痠痛,也是如此。甚至如果再考量上中醫經絡運行的時間,那熬夜也是造成肩頸僵硬痠痛的主要因素之一喔。對於這一類不願暫時改變生活作息的患者,在我的經驗上還真的是很難治癒啊!因為療癒是醫者與患者兩方面所共同完成的,因此在療癒的工作上是必須釐清治療師與患者之間的責任區分的。
我常常在想,扁鵲提到的這六不治,到底指的真是六種不治之症?還是六種他不願意去治療的病人呢?而我相信如果是扁鵲不願意去治療的患者,不也代表扁鵲認為這樣的患者即使治療了也不會痊癒,頂多只是暫時性的症狀減除,最後還是會因這樣的疾病而死亡,不就也是另一種的不治之症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