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篇文章提到,為了降低成本,因此現在的畜牧業很少把牛養在大片的草原上,
而是把一群牛養在一個狹小空間。
同樣的,為了降低成本與讓肉質好吃,
這些牛吃的已經不再完全是天然的牧草,而是夾雜著玉米或動物粉末的食物。
最後還是一樣,為了讓肉質好吃且可以賣上好價錢,
所以在牛隻的飼料中再添加入瘦肉精。
當然,在養殖的過程中絕對不能讓牛生病,不然很容易造成傳染,
而病死的牛隻售價一定不高,甚至不止不能販售,還要多花另一筆錢來焚化,
所以抗生素的施打怎麼可以免除呢?
還有還有,如果正常的牛隻需要養上兩年才能販售,
那假如我能在一年內就讓他可以販售,是不是等於週轉率快上別人一倍呢?
這時生長激素怎麼可以省去呢?
我們由此可以發現,每一個非天然的養殖方式,
之所以出現在畜牧業中都有他的理由。
也就是說,人類為了每一種不同的目的,
就會想要去改變原來牛隻的飲食或者生活型態。
而這樣的畜牧方式,在經過二、三十年後已經慢慢發現他們的問題了。
但是為了經濟利益,他們不得不繼續如此來飼養他們的牛隻,
除非他們願意放下對於經濟的恐懼。
而這個情形跟現在民眾對一般醫療的觀念是不是一樣呢?
例如每個小嬰兒一出生就會被要求施打許多的疫苗,
而通常在施打這些疫苗時,民眾得到的資訊只有‘如果沒有施打會有怎樣的風險’,
卻很少有“如果打了會有怎樣的風險”!
甚至民眾不僅在知的權利上是不平等的,而且連選擇的權利都沒有。
因為法律可能規定“如果不施打某些疫苗,將不得入學”。
原本每位父母就都會擔心小孩生病,
因此原則上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帶小嬰兒去施打疫苗,
但有人想過這些疫苗在身上的作用是什麼嗎?
例如說,A疫苗與B疫苗之間是否會有意料之外的反應發生呢?
又或者說,甲公司的A疫苗與乙公司的A疫苗是完全一樣的嗎?
如果乙公司的A疫苗與甲公司不完全相同,
那乙公司的A疫苗與B疫苗的反應是不是又會不一樣了呢?
而因為每個父母為了不讓自己的小孩生病,都會讓他們的小孩接受疫苗,
這邊接受疫苗的目的就產生了,是不是跟幫牛隻打抗生素的原理很像呢?
在這邊我補充一下有關狂牛症的資料。
就歐美的醫學認為,狂牛症的疾病是因為在反芻動物的飼料中,
加入了反芻動物屍體的關係。
他們目前發現,只要將反芻動物的蛋白質排除在反芻動物的飼料之中,
就可以避免牛隻得到狂牛症。
因此從這份資料看起來,似乎狂牛症是人類創造出來的疾病!
而起因就是在人類自做主張的餵食牛隻吃反芻動物的蛋白質!
如果僅僅是將反芻動物的蛋白質餵食給牛隻吃,就會產生狂牛症這樣的疾病,
那施打抗生素、生長激素、瘦肉精…等等化學物質到牛隻的體內,
還會產生什麼問題呢?
除了疫苗之外,還有很多宣稱可以增強體力的保健品也是。
不是說不可以增強體力,但是“如果增強體力的目的是為了可以壓榨更多的體力”,
那就不要服用這些增強體力的補品也罷。
而且這些保健品很多已經不是中藥了,
因為中醫絕對不會要你不睡覺也不吃飯,而僅是在吃補血養氣的藥品。
因此如果有一位中醫師強調吃了他的特殊中藥,便可以不用睡覺也不用吃飯,
還可以身強體壯的話,那就我的認知他便稱不上是一位中醫師了。
每個父母都害怕自己的小孩輸給別人,
因此只要聽別人說某些東西對小孩好,就會盡量的給小孩服用。
如同畜牧業的飼主一樣,為了讓自己養的牛隻肉質好吃、
不容易生病與賣個好價錢,
所以他們會把自己當成是造物主般的改變牛隻的飲食與作息環境。
但這樣的改變真的是好的嗎?
我記得在木村阿公的奇蹟蘋果一書中有提到,
木村阿公種植的水稻因為不用任何肥料或農藥,
因此在一開始的時候會長的比其他人的水稻來的慢。
但是過了幾個月之後,木村阿公種植的水稻就會快速的生長,
甚至當別人的水稻因為大雨或狂風的來襲而傾倒時,他的水稻依然挺直腰桿。
這時木村阿公拔起他的水稻與其他人的水稻比較,
他才發現原來他種植的水稻根扎的比別人深,根鬚的密度也比別人大,
因此可以吸收更多的營養,也站的更穩!
從這邊我們可以發現,
大自然希望我們把基本的功夫先扎穩,接下來就可以自然的開花與結果。
但人類因為非常的聰明,總是想要挑輕鬆的路來走,盡量的避開困難與挑戰。
可是我們應該仔細的想一想,如果一棵果樹的根不夠扎實的話,
那當該顆果樹上所結的果實越多,該顆果樹是不是越容易倒下呢?
這就如同一個人一直在追求外表的健壯與美麗,但卻忽略了身體內在的根本。
大自然教我們只要將身體照顧好,自然就可以對抗七八成以上的疾病。
但是人類的大腦卻希望可以研發出每一樣的藥物,去對抗百分之百的疾病。
在一開始的時候,大自然給人體的自癒力,
加上人類大腦的創造力確實將可以對抗的疾病提升到八九成,
但是某些藥物卻有可能抵銷掉人類原始的自癒力。
此時的人類就會對身體本身的自癒系統失去信心,
接著便想完全的接管身體的運作系統。
但大自然知道某些反應到某些時期就該結束,
而人類的大腦卻有可能停留在該項反應的好處,而執著的硬要留下該項反應。
就這樣身體原本的循環被破壞了,
而想建立新循環的人類大腦,卻還搞不清楚什麼是該保留的,而什麼是該淘汰的。
我忘記在哪邊看過這樣的一句話,
內容大致是說“凡事都會是美好的,如果現在不是,那一定還沒到最後”!
也許試著放下控制的念頭,轉而變成觀察的角度,
且這個觀察是不帶任何批判時,人類就會知道該如何對待自己與萬物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