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我提到自己吃西瓜的經驗,
而這一篇文章我還要分享另一個吃綠豆與紅豆的經驗。
當時我還在西醫院工作,記得某一年的夏天我感冒了,
但是不巧在我感冒的前一兩天,我煮了一大鍋的綠豆湯想要消暑一下。
不過好在我當時還沒學中醫(這可以用"好在"這個辭嗎?),
因此我在下班後就吹著冷氣吃著我那透心涼的綠豆湯,
當然我的鼻子當時還會不時的留下清澈透明的鼻水。
就在吃完一碗綠豆湯,繼續享用第二碗的時候,
我發現奇怪,鼻水怎麼越流越多?
但是因為綠豆湯實在太好吃了,因此我就告訴自己,那應該是在“排毒”吧!!
不是很多人都這麼解釋排毒反應的嗎?!
因此我就繼續的去裝第二碗的綠豆湯囉。
當然,我那一次的感冒在那一大鍋綠豆湯吃完吃前都沒有好轉的跡象。
在那次的感冒好了之後,應該過不到一個月吧,我又感冒了!
這一次應該算運氣好一點吧,因為我不是煮綠豆湯,而是改煮紅豆湯。
因為連吃將近一個月的綠豆湯,我也差不多吃膩了,所以改煮紅豆湯來吃吃。
一樣在下班的晚上,一樣在吹著冷氣的客廳,
我這次拿著不是冰涼的綠豆湯,而是冰涼的紅豆湯了。
一樣在感冒的狀態下,一樣在清澈鼻水偶爾流出的情形下,
我將那碗冰涼的紅豆湯吃完。但這一次跟上一次不一樣!
上一次是隨著一口一口的吃著綠豆湯,我的鼻水卻越來越多,
而這一次卻反過來,雖然我是吃著冰的紅豆湯,但是我的鼻水並沒有變多,
反而似乎好像有那麼一點是變少的!
這時我心想,太好了,冰涼的紅豆湯可以治療感冒耶,
因此我也一樣的又去裝了第二碗的紅豆湯繼續享用。
但是不一樣的結果,我這次的感冒在紅豆湯吃完之前就好了!
當時的我因為還不懂中醫,所以我也沒有去注意食物的寒熱屬性。
而後來反正感冒都會好的(廢話,不然我怎麼有機會發表這一篇文章),
因此我也沒去比較這兩件事的差異。
直到我後來開始研讀中醫之後,我才慢慢去注意每一種食物的寒熱溫涼屬性,
也才在偶然的機會下,突然想起我那時奇特的兩段經驗。
在中藥裡綠豆屬性為寒,可以解熱利小便;
而紅豆的屬性偏溫,有行水散血的作用。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雖然紅豆與綠豆都有利尿的作用,
但是對於下肢水腫的孕婦,中醫是建議他們喝紅豆湯而不會建議他們喝綠豆湯。
為什麼?關鍵就在寒熱的屬性不同。
雖說紅豆與綠豆都可以利水,但綠豆屬性為寒,寒會讓血的運行不順;
而紅豆屬性為溫,溫就可以有行血的作用。
這就是兩者的差異所在。但是有關食物的寒熱屬性是怎麼來辨別的?
是拿溫度計來量嗎?我想應該不是吧,那要怎麼去辨別食物的寒熱屬性呢?
在學靈氣之前,我早已接觸中醫很多年了,但那時我是用背的。
醫書上說綠豆是寒的,我就把它背起來,
然後告訴自己或患者說:綠豆是寒性的食物,感冒的時候不可以吃。
至於為什麼綠豆是寒的?老實說,當時的我也不知道。
我只認為這應該是外星人留下來的寶物,所以不是我這個凡夫俗子可以明白的。
而這也是中醫最讓人詬病的地方,如何去證明綠豆是寒性食物呢?
如何證明西瓜是寒性的食物呢?為什麼地黃在生的時候屬性是大寒?
用酒或薑炮製成乾地黃時就變成屬性為涼呢?
而在九蒸九曬之後的熟地黃為什麼就變成屬性為溫呢?
同樣都是地黃,生的是寒、乾的是涼、熟的是溫,要怎麼證明?
但在我學過靈氣很長一段時間之後,
而且是我願意去觀察我的身體在吃了每一種食物的反應之後,
我才慢慢的能明白所謂寒熱溫涼屬性是什麼。
因此我相信古時候的醫家在判斷食物的寒熱屬性時,
絕對不是拿著一顆骰子對著食物丟,看骰子哪一面朝上就是屬性為何。
而應該是像神農嚐百草一樣,將各種藥材逐一放入口中,
或者拿在手上去感覺身體氣的變化。
依此來判別各種藥材或者食物的寒熱屬性。
以我自己目前的能力,我只能靠吃下肚去感覺,
而且因為感覺還不夠細緻,所以還需要吃的比較大量才可以體會。
例如上一篇西瓜的例子,一開始吃西瓜我只覺得清涼消暑,
直到第三或第四天我才發現:啊,我的肚子怎麼涼涼的,而且好像有點想上廁所。
但是我相信,如果能繼續練習身體的敏感度,
說不定哪一天我可以只拿著一個食物就知道它的寒熱屬性。
因此回到標題有關無感的部分,
感覺不到症狀並不代表身體健康,
有可能是因為大腦將注意力放在外界的事物上,
而沒有仔細的去觀察身體內的每一個訊息。
但還有另一種,就是麻痺了。
相信大家都聽過‘入鮑魚之室,久不聞其臭’這一句話。
在惡臭的地方呆久了,你可能會覺得好像不臭了,
但事實上不是空間真的變的不臭,而是你不再覺得他臭!
就像現代人的肩膀,幾乎每一個人都是僵硬的。
但很多人一開始還會覺得肩膀好像有點僵硬緊繃,久了之後反而覺得不痛了!
是肩膀的肌肉自己好了嗎?
還是大腦已經習慣了那個程度的僵硬疼痛?
除非有更強烈的疼痛刺激出現,不然沒有人會意識到自己的肩膀出現問題了。
這樣的習慣也會產生無感的情形,
但是經由我這麼一說明,大家一定都知道這樣的沒有感覺疼痛不代表好了,
而是像“溫水煮青蛙”一樣,
等到水滾時,身上的症狀就會像連環爆一樣的出現。
很多人會反問:無感有什麼不好,至少在水滾之前都沒有不舒服啊?
對於這個問題,我不知該說什麼,只能說這是每個人的選擇吧。
就像有人即使得了肝癌,也不願戒掉喝酒的習慣。
甚至有人會說,如果不能吃遍所有的山珍海味,那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喝酒是一個人活著的意義,或者吃遍山珍海味是一個人活著的意義,
那我當然不能讓他無意義的活著啊!
不過有長期看我部落格,或者過來讓我調理身體的朋友就會發現,
我一樣吃著各式食物,例如我也喝咖啡、我也喝可樂(它絕對是垃圾食物)、
我也會吃冰、我也會去吃到飽的餐廳…等等。
我並沒有過著不食人間煙火的日子,但我會去觀察身體給我的訊息。
當我因為吃太多西瓜而胃寒時,那時的我就不會想要再吃西瓜了。
不只是我的大腦要我不要吃,而是我的身體也告訴我最近不應該繼續吃西瓜了。
就像我很喜歡喝可樂,但只會在夏天,到了冬天我就完全不想喝它。
我並沒有時時刻刻用我大腦裡記憶的資料來判斷要不要吃該項食物,
而是就我對吃了那個食物後的身體回饋來做判斷。
我不會因為大腦想吃就吃,我只會因為身體想吃而吃。
當你越能用身體去感覺時,即使沒有中醫的資料,
你的身體也會告訴你什麼是可以吃,而什麼是不能吃的。
畢竟中醫書上的資料,也是古人經由身體的回饋而得出的結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