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療癒包含三個層面:身體、情緒與意識三者中以意識層面為療癒最終之目的,因為所有的療癒皆須被療癒者主動且有意願的參與,在此我提供四種自我療癒課程的教授: 擴大療癒法一階工作坊 臼井靈氣工作坊

亢達里尼靈氣工作坊雪白治療系統工作坊

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黃帝內經-陰陽別論心得分享1

陰陽是中醫的重心,我們看到目前已經看過六篇經文了,現在要進入第七篇。
而黃帝內經的第五、六、七三篇經文,都是在探討陰陽的問題。
例如第五篇是對陰陽作一些歸類;
而第六篇是加強說明陰陽的分立與結合之概念,
然後也稍微提到一些經脈的觀念。
而第七篇會深入的探討有關脈象陰陽的觀念,
等於是把陰陽與診斷做更進一步的結合。

首先摘錄一段經文於下:“黃帝問曰:人有四經、十二從,何謂?
岐伯對曰:四經應四時,十二從應十二月,十二月應十二脈。
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
所謂陰者,真藏也,見則為敗,敗必死也;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
別於陽者,知病處也;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三陽在頭,三陰在手,所謂一也。
別於陽者,知病忌時;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謹熟陰陽,無與眾謀。”

首先黃帝問岐伯:聽說人有四經跟十二從,這各指什麼?
岐伯就回答說:四經指的是人體的四臟,可以對應到大自然的四個季節;
而十二從指的是人體的十二脈經,可以對應到一年的十二個月份,
也可以對應到一天的十二個時辰。
看到這邊應該有人會問,中醫講人不是有五臟嗎?
怎麼只有提到四臟而已?
那這四臟又是哪四臟?為什麼剩餘的那一臟沒有列入呢?

這邊提到的四臟是指‘肝、心、肺、腎’四臟,
而與四季的對應關係分別是,肝應春、心應夏、肺應秋跟腎應冬。
為什麼沒有提到脾呢?
在去年我的一篇文章‘從中醫角度看2010年的健康運勢’中有提到,
中醫以脾胃為主。
所謂“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因此脾不單獨對應一個季節,
而是分散在四個季節之中的。
所以在四季的對應觀念上,才沒有脾的出現。

那十二從的對應關係是什麼呢?
十二從講的是人體的十二經脈,
我剛剛提到十二從可以對應到一年的十二個月份。
如手太陰應一月、手陽明應二月、足陽明應三月、足太陰應四月、
手少陰應五月、手太陽應六月、足太陽應七月、足少陰應八月、
手厥陰應九月、手太陽應十月、足少陽應十一月、足厥陰應十二月。

而十二從也可以對應一天的十二個時辰,不過一般在說法上有兩種。
一種是以經脈在身體的循行順序為主,如寅時肺經、卯時大腸經、
辰時胃經、巳時脾經、午時心經、未時小腸經、申時膀胱經、
酉時腎經、戌時膽經、亥時肝經。
另一種是以方位與身體的五臟做對應,例如寅卯對應東方肝木、
巳午對應南方心火、申酉對應西方肺金、亥子對應北方腎水,
而有四個時辰,即‘辰、未、戌、丑’如我在前面提到的,
是屬中央脾土,只是分屬於四季方位之中而已。
雖然看起來有兩種分法,不過就像上一篇經文‘陰陽離合論’所討論的重點一樣,
這兩種觀念的核心思想是一樣的,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
而是如何去看跟思考的問題!

既然十二從指的是身體的十二經脈,
那在這十二經脈上當然還有陰陽之分囉,所以岐伯就說“脈有陰陽”!
脈的陰陽怎麼分呢?簡單講有部位的陰陽,例如寸為陽、尺為陰;
也有脈象的陰陽,如浮為陽、沉為陰,及數為陽、遲為陰;
也有所屬的陰陽,例如腑為陽、臟為陰!
雖然脈有分這麼多的陰陽,但在上一篇陰陽離合論的經文有提到,
陰陽雖然可以細分來看,但整合起來也是要相符合的。
例如陽雖然可以分成陽中之陽與陽中之陰,
但合起來的基本要求還是要有陽的特性!
因此,雖然脈有這摩多的陰陽分別,
但所有的陰陽結合都必須是互相符合,而且是互相平衡的!

所以只要陰陽中有一方失衡,那另一方也就相對的異常了。
例如陽氣太盛,那陰氣相對就會偏弱;
反過來看,如果陰氣過盛,那陽氣也會相對偏弱。
因此經文才會說“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而這也是診斷的重點,
不能只看到太多的那一面,也不能只看到不足的那一面。
每一個人之所以會生病,絕對都是陰陽失衡造成的。
雖然患者只出現陽盛的症狀,但是千萬不要忽略患者也有陰虛的問題

這是中醫陰陽的重點!

接下來經文有提到一句話‘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
這邊的陽是指什麼呢?
其實在經文的後面一句有提到,‘所謂陽者,胃脘之陽’,
而胃陽也就是胃氣的意思。
中醫觀念裡,所有吃的東西都會進入到胃,所以稱胃為水榖之海。
而所有吃下去的東西,都會經過脾胃的運化,
進而產生所謂的後天之氣,以養五臟六腑。
所以五臟之脈都需要依賴胃氣而養。

既然有陽那就有陰,對應胃陽之脈的陰脈指的是什麼呢?
內經說陰脈就是真臟脈,也就是沒有胃氣的脈!
既然五臟都需要胃氣來提供養分,而真臟脈代表的是沒有胃氣的脈象,
所以內經說見到真臟脈就代表臟器已敗,屬胃氣斷絕的死症!
再回到上一句經文。中醫認為五臟的脈象會跟四時對應,
例如肝脈微弦、心脈微鉤、脾脈微代、肺脈微毛、腎脈微石。
因此在每個季節,除了本身臟腑的脈象明顯外,
其餘的四個臟腑也都會兼見主該時節的脈象。
例如春天是肝脈微弦,但是在心、脾、肺、腎等四個臟脈中,
也會出現有胃氣的微弦脈。
因此臟有五個,而脈象也有五種,所以經文說會有二十五種陽脈的變化!

這邊再稍為補充一下真臟脈與胃脈的觀念。
大家知道在中醫的五臟各有相對應的脈象,
例如肝脈弦,心脈鉤,脾脈代,肺脈毛,腎脈石。
而胃脈是一種和緩的脈象。
因此,如果肝脈弦而和緩,就是有胃氣的肝脈;
但如果肝脈弦卻不和緩,那就是肝的真臟脈。

接下來的經文提到,從五臟脈中作觀察,如果有某一臟的胃氣脈失常,
就可以診斷該臟腑有病,即經文所謂‘別於陽者,知病處’。
而如果在脈象中發現,不是只有胃氣失常,而是胃氣完全消失,
僅出現該臟的真臟脈,那就可以判定他的死期了,
即經文所謂‘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後面的經文提到‘三陽在頭,三陰在手,所謂一也’。
這邊的三陽在頭,指的是人迎脈,
而三陰在手,指的是氣口脈即所謂的寸口脈。
人迎是胃脈,而寸口是肺脈,一主陰一主陽,
當陰陽協調時,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
目前一般中醫把的脈多是寸口脈。
但從內經這邊的意思,我們可以發現,
其實內經時代在把脈上,要求的是人迎與寸口脈都要觀察,
而且要注意其陰陽的對應關係是否一致,這樣才能更準確的診斷患者。

既然人迎為陽脈,而寸口為陰脈。
那診斷人迎的胃氣脈,如果發現那一臟腑出了問題,就可以知道病的忌時。
什麼是忌時呢?這邊是用五行的觀念來看的。
例如肝屬木,而庚辛屬金,因金剋木的關係,所以肝病碰到庚辛日就會病危。
但反過來說,水可生木,因此碰到屬水的壬癸日,那肝病就會有轉機出現!
那診斷寸口脈呢?因寸口為陰脈,所以在寸口脈中,
如果發現有某一臟腑的胃氣脈消失,一樣也可以預測他的死期。

而該段經文的最後一句話提到,如果能熟知陰陽之道,
就可以確切的診斷人體的陰陽,進而掌握病的變化規律以及死生之期。
且因為自己就能精確的判斷陰陽,
因此在臨症上就不需要再與其他人討論如何診病及用藥。
我認為這句經文的重點,還是在強調每個人都應該當自己的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