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了lach部落格裏面的一篇文章,標題是‘驢子’,網址如下http://blog.xuite.net/lachchannel/light/41939318。
當時看了之後深感認同,最近又看了一篇他的文章,標題是‘打工’網址如下
http://blog.xuite.net/lachchannel/light/40563127,又再一次的激盪我的思考!
我相信事情本身基本上是沒有對與錯的,
唯有透過當事者的角度去看,事情才有所謂的對與錯產生。
但很多發言評論的人,其實都只是旁觀者,
他們只看到一部份而非全部,也通常沒辦法看到結果。
如此看來,每個發言者就如同瞎子摸象一樣,
講的都是有憑有據,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驢子的文章中描述到,有一對父子牽著一頭驢子要進城,
但在進城的過程中遇到很多人,有的人笑他們有驢子卻不會騎;
等父子兩人都騎上驢子之後,又有人罵他們虐待動物;
但如果是小孩騎驢,則被罵不知孝順父親;
如果是爸爸騎驢,則被說成虐待小孩,到最後變成父子兩抬著驢走路!
當然看到這邊,一定又有人笑說怎麼這麼笨,
應該是人騎驢,怎麼變成人扛驢呢?
不知有沒有人發現,這對父子要做的事就只是“跟驢子一起進城”,
但卻被路上旁人弄的身心俱疲,動輒得咎!
在打工的文章中,也提到類似的情形。
有人罵大學生打工是笨蛋,那基本上是因為他不需打工的這份收入。
但對於沒錢上大學的小孩,他能不打工嗎?
對於沒錢讀書的小孩,如果你還要他不打工,那他要做什麼?
讀書?不對吧,他就是沒錢讀書啊!
所以他邊打工邊讀書這是非常合情合理,而且要大加讚揚的。
但對於不缺錢的大學生,他們打工就一定是錯的嗎?
當然不是!我想那位說大學生打工是笨蛋的人,他搞錯對象了!
因為打工這件事本身沒有對錯,而有對錯的,是用什麼時間打工?
以及將打工賺來的錢用在什麼事情上?
例如不管是誰,只要是翹課去打工的,基本上就是不對的。
但如果他是利用放假期間打工的話,那有什麼不對呢?
而對於如何使用打工的所得這方面,只要不會影響到學業,
即使拿去吃喝玩樂,有什麼不對呢?
當然這邊有兩個重點,一個是‘量入而出’,
另一個就是不能吸毒…等等之類的。
至於其他的事情,那是他的自由啊,
為什麼非得一定要被限制在一個框框之內呢!?
類似的情形常常發生在你我的身邊,
每個人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一定會有旁人好心的建議,
這時千萬不要被這些建議給混淆了原先的初發心!
例如驢子的文章,重點是進城,至於父子跟驢子要用什麼方式進城,
只要他們三者有共識就好啦。
而打工的這件事也一樣,大學生的本分是讀書,
因此只要能將書讀好,他想不想打工都是他自己的決定啊。
重點是,做事的人要為自己所做的每一個決定“負責”!
不管你想做什麼事,所有旁人的建議都只是‘一個建議’,
要不要做的決定權在‘你自己’!
當你決定採用某個人的建議後,你就必須為這個決定負責,
不能等到事後發現不對了,卻推到當初建議的人身上。
而面對五花八門的建議,該如何去做對的決定,
重點就在“你當初為何想做這件事”?
從初發心去面對每一個建議,然後選出適當的作法努力完成,
並為自己所做的決定負責,這才是根本!
尤其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都不盡相同,因此不需去批評他人。
拿最物質面的事來想好了,一個月賺多少錢才夠呢?
有人說三萬、有人說十萬、有人說一百萬,
當然也有人會說越多越好,怎樣賺都不夠…等等。
其實沒有標準答案,重點還是要回歸每個人自己。
不過基本上來看,要賺更多的錢,一定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跟精力。
當你把時間及精力花在賺錢上時,
那你花在其他地方的時間跟精力一定相對的減少了。
所謂“有得必有失”,社會上很多賺了錢卻賠了親子關係;
或者賺了錢卻賠了健康…等等的新聞時有所聞。
怎樣的親子關係與金錢還有健康的比例才是對的?一樣沒有標準答案!
外在社會的誘惑以及評論很多,雖然不滿足是個人進步的動力,
但在一直往外追求無止盡的物質生活時,千萬別忘記自己內在本質的需求!
凡事知足、適當,時時反省自己做每一件事的初發心,
這樣才不會被外在的誘惑與評論亂了思緒!
尤其對於金錢,更不能與所做每件事的本質混淆!
例如醫生這個工作的的本質,是治好患者的病,不是賺大錢;
業務員這個工作的本質,是將該產品賣給有需要的人,也不是賺大錢;
餐飲業老闆要注重的,是做出好吃健康的餐點,而不是賺大錢…等等。
賺錢只是努力付出的附加結果,別忘了做每一件事的初發心!
:) 讚!
回覆刪除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