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六(12/22)就是冬至了,也是冬天的第三個節氣。
因此到12/21時冬天就會過完完整的兩個節氣,而再過兩個節氣之後就會先進入長夏這個季節,然後才會正式進入春天。
疑!!等等…怎麼只過了兩個節氣再過兩個節氣,冬天就結束了?
把二十四節氣分給四個季節,每個季節不是應該要有六個節氣嗎?
再者,怎麼冬天之後馬上就出現一個長”夏”的季節?
似乎以前好像都沒有聽過長夏啊~
其實”長夏”是中醫裡面一個非常重要的季節。
但一般人最常聽到的只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而已,而與大自然作息對應的也是這四個季節”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因此,一定有人會問:那在一年裡面有那些日子是長夏呢?長夏又有甚麼特別的作用呢?
中醫的學說其實非常的多樣(如果有人有興趣,我將開一些中醫的基礎概論課程,讓各位在看一些中醫書籍或者給中醫師調理身體時,不會有鴨子聽雷的挫折感,而且也可以慢慢覺察自己的身體,並且去調理自己的身體),其中一個大家常常聽到的就是”五行學說”,也就是所謂的”木、火、土、金、水”。
另外一個學說是”臟腑學說”,即大家常聽到的”五臟六腑”,其中的五臟就是”肝、心、脾、肺、腎”。
由於中醫的理論基本上是建立在五行的相生相剋上,因此對於宇宙萬物的分類,原則上都會分成五類來對應。
如此一來,一年四季就不夠分了,因此在中醫的觀念裡就多了一個”長夏”的季節。
那到底那些日子是屬於中醫的長夏呢?
這個在黃帝內經裡面沒有很明確的紀載,因此目前的學說派別也非常的多,其中最常聽到的有兩個。
由於在中醫裡季節要與五臟對應,而春天對應到肝,夏天對應到心,長夏對應到脾,秋天對應到肺,而冬天對應到腎,因此季節就變成是”春、夏、長夏、秋、冬”。
所以第一個學派就是把長夏放在夏季與秋季之間。
王冰說:「長夏者,六月也。土生於火,長在夏中,既長而旺,故云長夏也。」
意思是說,長夏在農曆六月,因為長夏屬土,源自於火(土生火),此季就生長在夏季的當中(即夏季的最後一個月),所以這個季節名字才叫做長夏。
按照這個說法推算,長夏實際就是現在的陽曆7月前後。
不過依照節氣來看的話還是眾說紛紜,有的說是立秋到秋分,有的說是大暑到白露,也有的說是小暑到處暑之間。
但是如此一來,春跟冬季都各有三個月,而夏、長夏跟秋就只有兩個月,似乎在一年中的分配會不太公平,因此就有了第二個說法。
而第二個說法是依據《素問˙太陰陽明論》裡,歧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於時也。
也就是把四季的最後十八天拿出來當作長夏,如此一來每個季節就都是七十二天。
這個說法讓每個節氣都是一樣的天數,且在《素問˙玉機真臟論》也提到:脾脈者,土也,孤臟以灌四旁者也。一樣說明了脾土是分配在四臟之中的。
不過如果有在追蹤我紛絲專頁或者部落格的朋友,心中應該會浮起一個疑問,就是我的長夏似乎跟這兩個派別都不相同。
沒錯,我的老師是另外一個派別的,而我個人在觀察過大自然與節氣的對應關係後,也比較認同這個派別的分法。
容我在下一篇文章用比較多的篇幅來解釋說明,並且歡迎大家一同來覺察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