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療癒包含三個層面:身體、情緒與意識三者中以意識層面為療癒最終之目的,因為所有的療癒皆須被療癒者主動且有意願的參與,在此我提供四種自我療癒課程的教授: 擴大療癒法一階工作坊 臼井靈氣工作坊

亢達里尼靈氣工作坊雪白治療系統工作坊

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我的身體與外界環境的對話1

從今年的6月22日下午1:04分開始,在節氣上進入了所謂的夏至。
而在夏至之後的兩個節氣分別是7月7號的小暑與7月23號的大暑,
然後到8月7號才會進入立秋。
看到夏至、小暑或大暑這幾個節氣,想必很多人都會聯想到炎熱的天氣,
因此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待在冷氣房,或者是吃著消暑的冰品與喝著清涼的飲料。
但如果真的這樣做的話,小心在秋冬時腸胃會跟你鬧彆扭喔!


剛剛提到很多人看到夏至、小暑甚至大暑這幾個節氣時,
就會立即聯想到炎熱的天氣,但是在中醫裡,
對於‘暑’這個外邪有著除了炎熱之外的觀念。
中醫講“暑必兼濕”,另外在四個季節對應到身體五臟時,
會在夏季之後再加上一個‘長夏’以對應到脾土。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對應呢?
而又為什麼在黃帝內經的四氣調神大論中有提到‘逆夏傷心,秋為痎瘧’呢?
這裡面的重點就是“暑必兼濕”這個觀念。

在中醫裡面有一個觀念“冬至一陽升,夏至一陰升”。
由於中醫講求的是中庸的調和,也講陰陽的平衡,
因此在陰陽的觀念中就會有物極必反的現象。
當陽熱亢奮到極點後,陰就會慢慢的產生。
如果這時陰無法及時產生,那就會進入嚴重的惡性循環,
導致陽最後會飛躍外散,該生命體也就會步向死亡。
因此雖然夏至可以視為‘酷夏已至’,但千萬別忽略那逐漸轉化的“一陰升”。

而什麼是陽?什麼是陰呢?
陰陽是一個相對的觀念,例如動為陽,靜為陰;
熱為陽,寒為陰;氣為陽,液為陰…等等。
在這邊可以把陰陽視為氣與液。
其實中醫的邪氣除了有外來的六淫之外,
也有很多是因為身體氣血運行失調而化生的,
例如“氣有餘便是火,液不流則為濕”。
氣屬陽可以作為一個人的動力,但是當氣過多的時候並不是好現象,
因為中醫認為‘氣行則血行’,血液的流動是由於氣的推動。
而當氣過多了之後,血行的速度就會過劇,如同火爐上的水。
由此可以知道當氣過多的時候,這時的氣就如同火邪一樣會對身體產生傷害。

而液屬陰是一個人體內的水分,
正常人體內的陰液會因為陽氣的推動而有升降的變化,
所謂‘天氣下為雨,地氣上為雲’。
但如果一個人的陰液因為陽氣受阻而無法正常流動時,就會變成‘一攤死水’,
這時的陰液就無法再被人體所吸收與利用,反而變成所謂的濕邪。

回到‘夏至一陰升’這句話,是不是有人會問:
這邊的陰是從哪邊開始產生的呢?
在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中提到“脾者,陰中之至陰”,
因此這個‘一陰升’指的就是脾陰的產生。
從這邊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中醫在劃分季節時,
會在夏天之後再補上一個長夏,而長夏是對應到五臟的脾了。

這時再回頭來看夏至、小暑與大暑這幾個節氣。
剛剛講解過夏至就是陽最亢的日子,從那天之後白天的時間就會慢慢變短,
而夜晚的時間就會慢慢變長,也可以視為‘一陰升’。
既然夏至是陽最亢的節氣,所以大家就會做很多消暑的動作,
而現代人最容易做的就是吹冷氣、喝冷飲與吃冰了!
但是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在一開始有提到,
如果你用上述的方式來消暑,很容易會有拉肚子的症狀呢?

這還是可以從剛剛提到的陰陽變化來看。
剛剛一直在強調一句話‘夏至一陰升’,
而我們也知道這個陰是從五臟的脾產生的,
那為什麼吃冰與喝冷飲會在秋冬容易有拉肚子的症狀呢?
雖說在認識中醫時,我們會聽到有人說‘腑為陽,臟為陰’的說法,
但也應該有人聽過‘心為陽中之陽,肺為陽中之陰,腎為陰中之陰,
肝為陰中之陽,脾為陰中之至陰’這樣的觀念。
臟既然為陰,那為什麼心又稱為陽中之陽呢?

最主要的關鍵在於,雖然中醫會將萬物分陰陽,
但實際上所有的萬事萬物都是陰陽同體的!
那個分法是‘人’的作為,並不是萬物自己的選擇。
因此我們在細看一個臟腑時,就會發現該臟腑既有陽的特性,也有陰的特性。
只單純強調陽的特性或者陰的特性,都不能完整的表現出該臟腑的整體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