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一位患者推薦給我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神經外科的醫師,
名子叫艾倫·翰彌頓(Allan J. Hamilton)。
在這本書中,作者分享了一些實際發生在他身上的經驗,
例如提到他有預知死亡的能力,還有一些發生在他醫院工作中的事情。
但讓我更感興趣的是一些有關迷信的事情!
例如在他八歲時,有位吉普賽人說作者以後會是一個醫生,而且還很有名。
可是在當時的作者卻很怕血,一個怕血的人會當醫生?
這當然讓人很難接受囉。
作者在大學時先選擇當一位畫家,但後來因為沒這方面的天賦,
所以將主修改為英文,當然這跟醫學更沒有關係了。
不過接下來的變化,慢慢的把作者往外科醫學之路拉近。
是發生了什麼事嗎?
其實也沒什麼,只是也許作者太用功了,因此他可以提早畢業。
這應該是個還不錯的消息,只是當時美國投入了越戰,
所以只要四肢健全,且至少有一隻眼睛是好的男人,
都可能被徵調到越南作戰。因此作者就想辦法要逃避兵役囉。
他跟了一位生物系的教授研究猛禽,之所以會這樣選擇,
是因為這位教授在訓練老鷹撲殺鴿子,以避免鴿子被捲進噴射機的引擎。
這樣就可以避免軍機墬毀了!
不過他跟這位教授的第一個研究是“研究伯勞鳥會將食物定入什麼角度的鐵釘”!
而因為作者的研究有非常好的進展,
所以又跟該位教授進行另一個研究“抗利尿激素與腎臟的關係”。
而這個研究需要將老鼠的腎臟切除,為此,作者切除了數百隻老鼠的腎臟。
也從這個時候開始,作者發現他想要當一位外科醫師!
不是醫師迷人的收入,或者專業的權威,
而是手術刀與軟組織之間的觸感,這才是作者想要當外科醫師的原因!
因為作者是一位神經外科醫師,因此做腦部的手術是他的強項。
而在每次動手術之前,他都會先在家裡做全身的淋浴,
並且想像或者說是模擬著手術的進行過程。
這個方式有一個名稱叫做“心像練習”。
雖然現代醫學還不太能接受一些心理學的觀念,
但在我還在西醫學院讀書的時候,上課的教授還是有提到這一種治療方式。
例如我們會請中風的患者去想像如何活動他們不能活動的手腳,
只不過當時在台上的教授,以及在台下的學生都只是笑一笑的聽過去而已,
似乎沒有人把這個方式當成一種治療,並且嚴肅的去看待與思考。
但是這一類的心像練習其實在職業運動員上很常被運用,
例如美國的籃球巨星麥克喬登在他的回憶錄裡就有提到,
他在比賽之前都會去想像整場比賽可能發生的狀況,
然後讓身體可以在狀況發生時,立即做出正確的反應。
只不過比起心像練習更特別的是,
作者發現假如當他在做這一個練習時,如果有突發的狀況產生,
例如水忽冷忽熱的…等等之類的狀況,那他當天的手術結果通常就會是不好的!
看到這邊我會想,這真的只是一個心理學所謂的心象練習而已,
還是已經有預知的成分在內了?
心象練習已經被刊登在很多的專業期刊裡面了,
但很多的專業醫師仍然會忽視這一種技術。
除了這個發人省思的現象外,
作者還提到ㄧ個重要觀念“患者真正的醫師在哪裡”?
這個問題很困難嗎?
很多人一定說,看哪位是主任醫師或者是主治醫師就是啦。
但是作者不這麼認為!因為醫學不是只有學問,還有與患者之間的互動!
事實上,一個大腦充滿醫學知識的人並不能稱為醫師,
而只能稱為有醫學專業知識的學者,甚至是醫學技術員!
一個真正的醫師,必須願意將他的時間花在每個患者身上!
作者第一次聽到這個觀念,是在他醫學院的畢業典禮上,
一位為他們畢業致辭的醫師口中。
該位醫師提到:"在每個人名子的後面加上一個醫學士的學位,
並不會讓他們成為真正的醫師。
一個真正的醫師,必須是患者可以信賴,且願意將生命交給他的人!"
不過當時的作者只是一個正要踏入醫院的新鮮人,
對聽到這樣的話,完全感到困惑不解。
直到作者因為一次意外傷到脊椎,才真的體會當初的那句話。
因為那次的意外,作者變成病人,
一天24小時的躺在床上,只是為了等待醫師團隊的出現!
即使醫師團隊出現的時間只有1分鐘而已,
但是患者就是想要知道最新的檢查有什麼進展。
對照到現在的醫療體系,已經完全的商業化了。
不管是哪間醫院,總是不斷的強調效率、速度還有準確性是最重要的。
但對於醫療這一個領域來說,其時最重要的應該是同理心!
為什麼近幾年的醫療訴訟會這麼多,
其時回歸到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因為患者認為醫師並沒有關心到他。
而患者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
完全在於醫療團隊只強調效率、速度跟準確性!
但這時醫生與患者的地位是不對等的!
醫師高高在上,患者與家屬只能默默的接受醫師的專業,
不能有任何的疑問!
如果患者與家屬有任何疑問,都會被醫師斥責,
因為這樣會影響到醫師的效率與速度。
當然也會被醫師認為,這是對他們專業知識的挑戰!
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醫師的治療是有效的,當然會贏得患者的尊敬。
但如果沒效呢?
即使真的是患者壽終正寢了,但因為家屬並沒有與醫師有足夠的溝通,
自然他們就會認為是醫師的錯,而醫療的糾紛就是這樣延伸出來的!
因此作者得到兩個結論。首先,
一個醫師有可能完成住院醫師的訓練,甚至訓練的很成功,
但如果他沒有體認到醫師對病人最重要的層面是什麼,
那他就不足以被稱為醫師!
第二,一個醫師可以獲得的智慧與洞察力,不會是從醫學院裡學來的,
而是來自人生的經驗,包含病人與自己的人生經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