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不管是哪一種邪氣造成的症狀,
通常都會有發燒這一個現象,因此有沒有發燒不能當成單一的治療參考,
還需評估其他的症狀。
那我們需要評估哪些症狀呢?
大家還記得哪四種邪氣不會造成立即性的發燒嗎?
沒錯,就是風邪、寒邪、濕邪與燥邪。
其中的風邪與寒邪還會出現特殊的症狀,就是怕冷!
這個症狀是風寒邪所特有的,不會與其他四種邪氣相同,
因此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症狀!
如果聽到一個人感冒了,他有提到說很怕吹到風,或者很怕冷,
這一類的患者就一定是風寒型的感冒!
至於是風邪還是寒邪,還要參考其他症狀,
先就此兩種邪氣類型的感冒稍作分析。
原則上,藉由怕冷的程度可以分辨是受到風邪還是寒邪。
我想大家都知道,受到寒邪的怕冷程度,一定比受到風邪來的嚴重。
只是這個部分也會牽涉到一個人的體質,
例如體質偏寒的人原本就比較怕冷,而體質偏熱的人原本就比較不怕冷。
所以這個部分還不能當成是全部的參考依據。
在中醫的觀念上,有一個觀念大家一定是耳熟能詳的,那就是“痛則不通”!
為什麼會痛?因為經絡阻塞了!
為什麼經絡會阻塞?就是風寒邪侵入經絡造成的。
而寒邪造成的阻塞又會比風邪嚴重,
因此寒邪容易造成全身關節疼痛或者肌肉酸痛的症狀,
而風邪一般只會造成頭痛或者肩頸部的疼痛而已!
看到這邊應該有很多人已經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依感冒而言,
風邪造成的症狀與寒邪很類似,差異只在寒邪的症狀比風邪來的嚴重!
沒錯!因為風寒邪均屬於陰邪,因此症狀很類似,
而且這兩種邪氣有時會夾雜在一起的侵犯人體,因此不是很容易區分。
不過原則上如果在發燒、怕冷、身體疼痛…等等的症狀上,明顯比較嚴重的話,
那就可以當成是寒邪來做治療了!
而這兩種邪氣造成的感冒,也就是一般人最常遇到的類型了。
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暑邪跟火邪容易有立即發熱的症狀產生,
而談到暑邪,我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
因為大家一定有聽過中暑這個名詞,甚至在台灣還有不少人有中暑的經驗。
只不過因為現在科技的發達,導致很多人中暑了卻還不自知!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
因為中醫就中暑的分類還分成兩種,
一種稱為‘陽邪中暑’,另一種稱為‘陰邪中暑’。
在大家觀念中的中暑,大部分都屬於陽邪中暑這一類型,
主要病因就是在大太陽底下曬太久,身體的溫度一直升高造成的。
症狀會有頭痛與身體疼痛、身體發熱、尿少色赤、滿身大汗
與口渴、神志昏沉,甚至嘔吐、拉肚子或者四肢抽搐…等等。
這類的中暑比較不會跟感冒的症狀混淆,因為有很明顯的病因存在。
但是另一種陰邪中暑就不一樣了!
陰邪中暑的症狀很類似感冒,會有頭痛或者身體疼痛的症狀,
也會有怕冷與流不出汗的情形,當然身體摸起來却有可能是燙手的!
大家應該會注意到陰邪中暑的症狀中,有一個症狀很特別,那就是‘怕冷’!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有提過,怕冷是風寒邪的一個特有症狀,
但為什麼在中暑這邊也會有呢?
主要是因為陰邪中暑的病機,身體雖有受到暑氣的侵襲,
但是可能喝了太多冰涼的飲料,或者突然跑到冷氣房中吹冷氣,
導致原先的暑邪被新進的寒邪給束縛在體內,造成裡熱外寒的症狀。
而因為這個寒氣還在體表,因此就有怕冷的症狀了。
在六種外邪之中,還有兩種沒有提到,那就是濕邪與燥邪。
雖然從三因論的觀點來看,風寒暑濕燥火屬於外因,
但是在中醫的病機上作討論時,很多人一定會聽過內生溼熱…等等之類的話。
這時一定有很多人會被這忽內忽外的說法給混淆了,
其實三因論的大原則還是沒有錯的!
我這邊用濕邪來做個說明。
在中醫裡,濕邪的產生有兩種病機,一個是從外來的,另一個是從內而生的。
大部分的人對於從外來的濕邪都可以理解,
例如下雨之後,馬上的出大太陽,這時空氣中就會有很濃的濕氣味,
或者有人住的地方比較潮濕…等等,這些就是屬於外來的濕邪。
這時患者也會有頭痛或者身體痛,甚至頭昏或者皮膚浮腫與拉肚子…等等的症狀。
而濕從內生的病機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很多人吃的太好了,所謂的醇酒厚味,加上生冷黏滑…等等的食物,
導致脾胃運化的能力下降。
這時脾胃對於水分的消化與吸收能力變差,導致痰濕囤積在脾胃之中,
使身體氣血上下運行的能力被中斷,進而產生頭昏頭痛的症狀。
當然也可能會有拉肚子與水腫的症狀!
這邊的濕邪雖從身體內部產生,但是主要病因還是外來的邪氣,
造成身體脾胃功能下降所致。
最後一種邪氣稱為燥邪,基本上燥邪比較不會有頭痛與頭暈的症狀,
但是卻很容易出現上呼吸道的症狀,例如咳嗽少痰與口唇乾燥…等等的症狀。
因此還是很容易讓患者與感冒產生混淆。
就大部分的人來說,他們認定自己感冒的標準在於是否有頭痛、
發燒或者打噴嚏與流鼻水…等等症狀。
但從前面我分析中醫所謂的外邪侵犯身體時,其實有很多邪氣都會有共同的症狀,
例如發燒與頭痛!
因此在治療上要非常的小心辨證,
例如因為傷寒造成的感冒發燒,這時如果去睡冰枕或做任何冰敷都是錯誤的治療。
但我們知道,大約在15年前,西醫卻非常推薦用睡冰枕與擦酒精的方式來退燒。
即使到現在,西醫對於感冒還是症狀治療而已!
那應該有很多人會問,中醫要怎麼治療感冒呢?
原則上,大部分的感冒還是以感受風寒邪氣為主,
因此中醫的治療就是將侵入身體的風寒邪氣盡快的排出體外。
那要吃些什麼中藥呢?
其實一般人最容易在廚房拿到的薑、蔥跟胡椒都有很好的驅寒效果。
因此當你只要覺得好像比平常有一點怕冷時,
請記得先多喝一些薑茶,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喔。
當然,中醫的穴道在這時也可以派上用場,
例如一般人最常聽到的合谷與風池都是不錯的選擇。
但只有這兩個穴道可以按而已嗎?
當然不是,而且這兩個穴道也不是萬能的!
如果能多幾個穴道的搭配,效果將會更加顯著。
但由於這邊的選穴牽涉到很多的考量,
因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加3/10的經絡養生工作坊。
在該工作坊中,會先簡單的介紹中醫的經絡概念,
然後再教大家對於咳嗽該如何選穴,或者發燒該選取哪些穴道…等等。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在學了經絡穴道課程後,因為怕針的關係,
所以根本就派不上用場,但是我在該堂工作坊中,會送參加的人六個能量木環。
只要將木環貼在穴道上就可以達到埋針的效果,
而且可全天候的貼在穴位上,讓穴道的刺激一直持續到症狀改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